邢萌:鄭博士除了身兼多個學術職位,也是暢銷
區塊鏈科普讀物《區塊鏈+時代:從區塊鏈1.0到3.0》的主要作者。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您是什么時候開始關注
區塊鏈技術,您對這個技術的發展狀況和未來有怎樣的評估?
鄭磊:我第一次關注區塊鏈是在3年前,因為在銀行系的一家
香港投行工作,當時銀行對
區塊鏈應用非常感興趣,所以就聽說了這種技術。后來出現瘋狂炒作加密數字幣,因為我對過于流行的東西比較抵觸,有一段時間,我并沒有更深入的研究區塊鏈。
因為工作關系,2017年我開始考慮傳統
金融發展的周期,感覺又一次經濟危機在逼近,而傳統金融業已經過了發展最高點,勢必會受到巨大沖擊。我當時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能會是一個動蕩壓力點。什么樣的技術會成為下一波周期的驅動技術?
這時我再次關注包括區塊鏈在內的金融科技領域和生物技術、新材料等有潛力的領域,并在2018年出版了《區塊鏈+時代:從區塊鏈1.0到3.0》,同時被邀請擔任以諾獎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任首席專家顧問的全球金融科技實驗室的專家顧問。
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我的預測是需要5-10年,技術才能定型,應用才能廣泛鋪開。
區塊鏈技術發展可以分為3個階段:最開始是初級階段,代表性應用是
比特幣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種數字加密幣;
第二個階段是以智能合約為特征,在金融行業有很多應用場景;
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即
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
物聯網等,可以應用于各種實體經濟領域,這就是我們說的區塊鏈3.0階段。
目前,我們處于區塊鏈2.0到區塊鏈3.0之間的發展階段,區塊鏈3.0是用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