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丹:
區塊鏈技術發展了十年,似乎停留在
金融領域,您能否談談
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需要哪些條件?大規模的產業運用和發展將在哪些領域率先出現?
鄭磊:區塊鏈技術還需要在迭代中加以完善和成形,需要有更多的應用場景,需要有更多的企業去做各種應用研發,其中很多會失敗,需要投資者、政府合力支持。
我認為溯源方面比較成熟,可以在信用體系、食品、知識產權等領域加快推廣,這些領域都具有很強的社會外部性,符合國家政策導向,而且應用的規模可以足夠大。
趙一丹:是的,很多嘉賓看好溯源。11月以來,央行
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銀保監會、上海互金整治辦、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等監管機構重拳出擊虛擬貨幣交易及平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2018年以來,國內173家虛擬貨幣交易及代幣發行融資平臺已經全部實現無風險退出。您如何看待未來的監管趨勢?
鄭磊:在當前階段,完全去中心化不具有穩定存在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基礎,公鏈產品的開發應該慎重,政府應該嚴格監管,以防投機者肆無忌憚地欺騙蒙蔽普通群眾,造成嚴重的負面社會影響。
資產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但是這個概念非常清晰:被數字化的一定是有價值的,會持續產生價值的東西,可以是收益權或者可見、不可見的財富(比如數據、知識),只要數字幣與有價值的資產結合,就應該加以引導和支持,將其納入常規化的監管體系中。
這是監管趨勢,但是需要我們極大地提高監管科技水平。
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需要明確兩個維度:一個是創新,另一個是監管,這是硬幣的兩個面,要在法律和倫理框架下有序發展,才能減少風險,少走彎路,利國利民。
我相信監管的趨勢是加嚴,但以不影響創新為度。
趙一丹:認同監管趨嚴,任何打著區塊鏈名義的創新都不能凌駕于監管之上。感謝鄭總,受教了。我的提問到這,接下來有請媛姐@張曉媛,向您提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