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C14世紀初葉以后,威尼斯人的記錄似乎表明在同一銀行開立賬戶的收付款人可通過簿記轉賬的方式在彼此間進行支付。但是,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這些銀行也采用簿記轉賬的方式進行同業往來(Mueller,1997)。事實上,這些銀行中的小部分銀行也像為之服務的商人一樣相互之間開立代理賬戶,由此提供某種可能手段進行銀行間債權債務的凈額清算(netting),但是,這些銀行在發展并形成規范的銀行間清算制度安排方面缺乏足夠的動力。循此線索,結算制度安排也許類似于中世紀的貿易集市,例如香檳集市,支付大多數發生在銀行內,賣家和買家初始賬戶上的一系列貸記或借記被隨后相反方向的買入和賣出抵消,貿易集市結束時,剩余的(凈)金額用硬幣進行結算(Kohn,1999)。發展到AC14世紀中葉,伴隨著大量當地銀行的倒閉以及集市貿易的衰落,威尼斯人開始呼吁建立一個公共銀行,該銀行擁有完成支付流程的能力,并且能夠規避銀行券固有的信用風險。這種銀行的發展醞釀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587年理雅托銀行成立才開始成形。但是,在地中海沿岸貿易區內的其它地區,市立銀行(Taula de la Ciutat)早在十五世紀初就建立起來了,這些地區包括巴塞羅那(1401)、熱那亞(1407)和巴倫西亞(1408)。Taula使得銀行可以把一部分存款作為準備金(reserve),并利用這些準備金來清償銀行間的支付往來。
從結算方面,交換銀行券相對于交換硬幣而言降低了交易成本。根據通行規則,商業銀行對于互相接受銀行票據具有更為直接的私人動機。因為這可以使任何一個銀行的票據具有更廣泛的可接受性,而且,商業銀行能夠增加發行各自的無息負債,反過來又增加了生息資產,這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業務(Selgin and White,1987)。同時,任何一家銀行超額發行銀行券的動機會受到對手方銀行要求其保證贖回票據的權利的約束。如果一家銀行過量發行自己的銀行券,那么其可能無法招架其它銀行要求贖回其所發行銀行券的壓力,導致發行銀行流動性不足,進而威脅到發行銀行繼續經營的能力。實際上,提升清算與結算效率是降低銀行為客戶提供的相互間債權債務承兌服務的成本的一種重要方式。債權債務承兌服務也具有信用風險,例如,某家銀行在清償其持有債權之前因無清償能力而破產。同時,債權債務的清償本身也是有成本的。清償債權債務的成本主要來源于三個環節,一是清算,例如,計算銀行間應收應付的資金額,確認處于借方頭寸的銀行結算資產是否可用和充足(類似現在的凈借記限額的管理)。二是保有一定的作為結算資產的準備金以履行應付債務,這是機會成本。三是結算,運輸具有實物形式的結算資產的成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