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副校長、中國經濟研究講席教授費多麗(Doris Fishcer)認為,碳關稅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未來應關注碳關稅實施的預期影響,以應對該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碳關稅的最重要目標之一是防止碳泄漏,即阻止高排放企業向歐盟外轉移
布魯蓋爾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資深能源專家喬治·扎克曼(Georg Zachmann)認為,當前碳關稅不應單純被視作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工具,而需要在更宏觀的經濟環境和國際語境中進行考量,歐盟和中國應在碳關稅領域找到合作的利益契合點。他指出,當前歐盟在經濟和能源
原亞洲開發銀行氣候變化首席專家、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呂學都認為,歐盟碳關稅的出臺將帶來深遠的全球影響,對此應理性和客觀看待并科學施策予以應對。首先,有別于很多國際行業組織針對各自不同行業采取的針對性政策,碳關稅更具全面性
瑞士世界貿易研究院總裁約瑟夫·弗朗西斯(Joseph Francois)提出,歐盟碳關稅在技術及操作層面依然有許多不足之處,歐盟和中國可以在碳關稅實施效率和精準度方面展開合作,共同完善碳關稅機制,推進全球氣候行動進程。目前,歐盟碳關稅主要針對材料和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環境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晉濤指出,為實現氣候行動的目標,各國的經濟政策必須發揮作用。碳關稅的出臺將對中國經濟政策的制定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碳關稅的實施是為了有效應對碳泄漏,但是要真正實現碳泄漏的控制
作為全球貿易大國,完善全國碳市場將是中國應對碳關稅機制的有利政策工具。他指出,碳關稅作為單邊措施,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自能力的基本原則、國家自主貢獻安排等基本原則將帶來挑戰。隨著碳關稅的逐步強化
世界銀行2022年的分析報告顯示,全球現行68個碳稅、碳排放交易系統、燃油稅等直接或間接的碳定價措施。其種類豐富多樣,對建立多元碳定價體系提出更高要求。首先,應當制定兼具透明度、問責制、差異化的政策體系,以及涵蓋碳排放測量、報告及核查國際標準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強政策儲備,強化決策支撐,現對2023年度碳達峰碳中和領域重大課題項目,向社會公開征集研究單位。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參照碳會計金融合作伙伴關系的《金融業適用的全球溫室氣體的核算及報告標準》中的計算方法學,基金公司可以根據被投企業的自主披露,或基于物理活動和經濟活動的數據估算碳排放數據,以投資組合的現值將投資組合的碳排放量進行標準化
近日,懷柔區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召開2023年第一次全體會議。區委副書記、區長、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于慶豐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審議了《北京市懷柔區2023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以書面形式審議了《北京市懷柔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工作
為了有效推動雙碳工作進展,圍繞碳減排的獎勵、補貼政策也陸續出臺。這也是對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燃油汽車具有效率高、無污染等多重優勢,易于與自動駕駛、車聯網、智慧電網等技術匹配,是未來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智能交通體系的重要單元。從全球趨勢看,汽車電動化步伐不斷加快,許多發達國家提出了禁止銷售燃油汽車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