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測量燃料的消耗量和燃料的碳含量,利用公式E = V × C × G,其中E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V表示燃料消耗量,C表示每個單位燃料的碳含量,G表示燃料的碳氧化率,計算碳排放量。
通過測量能源輸入量和能源的碳含量,利用公式E = P × C,其中E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P表示能源消耗量,C表示每個單位能源的碳含量,計算碳排放量。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增強政策的協同效應。包括加強財稅政策協同、產業政策協同、經濟社會協同以及加強信息披露協同,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的標準和規則。二是健全金融市場,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大力發展碳金融市場,發展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資本市場工具,提升綠色金融支撐能力。三是強化市場主體的責任意識,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
碳排放權交易是當前全球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所采取的市場化工具之一。雖然應對氣候變化與實現碳中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但是在世界范圍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普遍存在著區域割裂、缺乏合作、流動性差等問題。目前,世界上已有部分國家和地區
農業農村節能減排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業農村部會同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聚焦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持續開展碳排放重點企業調研幫扶行動,高水平當好“調查員”“服務員”“聯絡員”,廣泛聽取企業訴求,高效破解企業難題,主動協調重大事項,全力幫助碳排放重點企業紓困解難。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8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
能耗雙控的目的是平衡巨大的人口規模和有限的能源資源,在保持經濟增長和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過技術革新和政策優化來減少能源消耗,以能源集約利用帶動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的提升. “十四五”以來,通過加強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等措施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兩年多來,我們堅持統籌謀劃,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堅持系統推進,扎實推進各領域重點任務;堅持改革賦能,不斷健全綠色低碳政策和機制
2006年,我國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要推動化石能源“零碳化”開發利用,從國家層面正式提出要大力開發與應用CCUS這項前沿的低碳化技術。2011年,科技部組織發布了《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專項報告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中也提到,運用CCUS技術除碳是實現凈零排放以及補償超過1.5℃所需的凈負排放的必要措施。在全球多數國家仍以化石能源消費為主的情況下,“化石能源+CCUS”超過“新能源+儲能”,成為各國統
2021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11億噸CO?,其中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約占80%。近年來,雖然煤炭、石油、天然氣這樣的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2012年的90.3%下降至2022年的82.5%,煤電占比從2012的78.05%下降至2022年的66.55%,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逐步下降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首先指出,作為歐盟的新立法,碳關稅的實施應考慮不同國家的實際國情,兼顧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合理關切,推動達成更加公正有效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針對未來中歐在碳關稅領域的合作,他提到,當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