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及在證券領域應用的契合度
(一)區塊鏈技術的概念與特征
根據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的定義,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區塊鏈技術的涵義具有三個層次:作為分布式網絡技術的應用、運用加密學的分布式賬本技術(以下簡稱DLT)和加上數字貨幣發行機制的公有區塊鏈,比如比特幣、以太坊區塊鏈等。[1]經比較,我們選取其中的DLT作為研究對象。
(1)分布式。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技術數據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它記錄了網際間所有的交易信息,隨時更新,讓每個用戶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從中讀取和寫入信息。但又有一套特殊的機制,防止以往的數據被篡改并能實現可追溯。
(2)去中介化。區塊鏈是一種共識協議,交易各方用純數學算法來建立各方的信任關系,而完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區塊鏈應用,在每一時刻都保存一條最長的、最具權威的、共同認可的數據記錄,并遵循共同認可的機制進行無須中間權威仲裁的、直接的、點對點的交互信息。
(3)信用基礎設施。分布式賬本和區塊鏈技術是相互獨立且存在交叉的概念。其中與區塊鏈技術相關聯的分布式賬本是利用區塊鏈(或“受區塊鏈啟發的”)技術,本質上屬于服務多邊生態的“價值互聯網”,而區塊鏈是基于互聯網的價值守恒、時間不可逆、可編程的信用基礎設施。[2]
區塊鏈的技術特點非常適合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體系建設,將對支付體系、中央托管、證券結算、中央對手方以及交易數據庫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區塊鏈技術具有開發潛力的業務包括主數據管理、證券等資產的發行服務、資產交易、交易確認、復雜資產記錄和匹配、凈額清算、擔保品管理、結算等。[3]
(二)在證券業細分領域的可適用性
從理論上看,分布式賬本技術在證券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應用范圍大致包括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三個環節。
(1)交易前環節,包括認識客戶、反洗錢、信息披露等;
(2)交易中環節,包括股票、債券、集合債務工具、衍生品的發行和轉讓;
(3)交易后環節,包括登記、存管、清算、交收、數據共享、股份拆分、股東投票、分紅付息、擔保品管理等。[4]
表1 關于區塊鏈在證券業應用范圍的分析[5]
(1)股票市場在實踐中,分布式賬本技術在證券業也具有廣泛的應用探索。以美國為例,DLT的應用場景較廣泛,目前在股權、債券和衍生品市場應用或者正在測試DLT應用。
私人公司股票,基于DLT的應用程序實現系統追蹤私人公司股票的交易和所有權情況;
上市公司股票,在DLT平臺探索發行和交易上市公司股票。
(2)債券市場
回購協議(Repo),回購市場存在的問題包括交易對手風險和相對缺乏透明度,一些市場參與者正在探索使用DLT推動回購交易的清算和結算,以減少結算時間,降低結算失敗的風險。
公司債券,一些市場參與者正在探索在分布式賬本技術系統中應用公司債的發行與交易,在債券的條款嵌入數字資產的代碼,這將允許完全自動計算、訂單的支付與贖回。
(3)衍生品市場
信用違約掉期,在進行某些衍生品交易和清算時,這些工具涉及復雜的后交易事件,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可以從市場更為強化的透明度中獲益。為了更好地管理DLT網絡和監控相關資產,一些行業參與者進行了實驗,測試如何采用自動化程序和實現更高的透明度。
(4)行業設施(industry utilities)
產品參考數據,一些市場參與者正合作創建和管理基于DLT的各種證券產品標準化參考數據中心庫。這樣可以不再需要每個市場參與者維護參考數據托管,并將有利于證券產品標準化參考數據的使用。
客戶身份管理實用程序,一些市場參與者正在探索建立一個集中的身份管理功能,實現通過一個單一的接口和與其它參與者網絡共享信息管理他們的全球客戶身份。[6]
(三)相對于傳統金融技術的優勢
在當前大部分國家場內證券交易均采用中央存管、集中清算結算的制度背景下,相關應用場景的討論更多地集中于證券場內市場還是場外市場,而不是圍繞板塊和環節討論應用。[7]總體而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具有交易即清算、信息披露成本降低、中介成本降低等優點,相對于傳統場內市場基礎設施在降低證券發行和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優勢。區塊鏈技術本身數據不可篡改、時間不可逆等安全性方面的優勢,在場外市場、中介環節等非集中托管登記、清算結算環節表現更為突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