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這些國家監管態度的共通點是什么?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鄧建鵬:對于把
區塊鏈納入長效監管機制的這些國家,美國、日本、韓國、直布羅陀、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它們對于交易所普遍都有規范,其共通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是消費者權益保護,幾乎上述所有國家∕地區都履行;
第二是交易所的網絡安全要求,這方面也有很多血的教訓;
第三是信息披露,包括交易所平臺自有財產和消費者權益財產的隔離;
第四是打擊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這是2018年泰國最新的法律條款里面出現的,之前被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立法所忽略,未來必將成為各國法律中的重要內容;
我之前經常跟別人講,虛擬貨幣交易里犯罪行為的嚴重程度,至少是股票市場的十倍以上,尤其是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非常嚴重。各項目方發行自己的代幣,利好利空消息他們最清楚,項目方或利益相關方有可能提前買入或者賣出。股票市場由監管機構的大數據平臺一追蹤,通常較快能抓住徐翔這樣的市場操縱者,但是在虛擬貨幣領域,數據并未實時上傳到監管機構,這方面的監管完全是空白。
這些國家還面臨著另一個共同的挑戰,就是這些監管規則能否得到落實?目前我對此表示深深的質疑。股票市場是在一個主權國家范圍內交易,要逮住犯罪嫌疑人較容易。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交易則完全是全球聯動的,比如我在別的國家拉抬市場操縱幣價,你如何獲取數據來證明我犯罪了呢?目前來講,幾乎是沒有辦法。所以對于這一領域的監管,未來需要國際間的協調合作。
巴比特:中國尚未出臺針對區塊鏈行業的長效監管機制,對此您怎么看?
鄧建鵬:我認為目前中國在監管規范方面是存在一些問題。在過去二、三十年,針對
金融市場的監管,存在治亂循環的特點。從一開始對某一行業的不聞不問,到極端事件的發生后,致使監管機構對該行業嚴厲禁止。
如果你關注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就知道了,在2016年以前監管非常松,然后出現了一些極端事件,對網絡借貸監管提出很高標準。于是一些網貸平臺轉型為校園貸、現金貸,甚至裸貸,致使個別大學生借款人發生自殺事件,然后教育部聯合金融監管機構嚴厲發聲,目前所有校園貸被叫停了,大部分現金貸亦停止了運營,網絡借貸目前的政策要求是能關的盡量關!
區塊鏈虛擬貨幣交易也是這樣,大致在2013年開始,國內有數家交易所,按理說這些交易所的模式和我們所熟知的證券交易所模式是一樣的,按照中國法律,未受許可的交易所本來就是違法的,因為開設交易所需要得到國務院下屬幾個金融監管部門聯席會議的批準。不知何原因,一直沒有人去管它們,沒有批準交易所的違法運行數年,直到有人意識到它可能有金融風險之后,央行出面禁止。
在2017年監管機構出臺禁止規定之前,本來交易所有可能被網開一面,但是當年突然出現了勒索病毒,政策風向就完全變了。所以說,中國有的監管政策并不是基于客觀分析和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基于一種沖擊-反應模式的結果。
這非常值得思考,區塊鏈跟網絡借貸不一樣,后者的運作是在主權國家范圍之內的,整頓有可能實現,但區塊鏈不行,它像空氣一樣彌散在世界,它不是一條河流,河流你可以通過筑壩實施管制,但是空氣你很難屏蔽。據報道虛擬貨幣現在都可以通過無線電波來轉移,網絡防火墻都不一定管用。
所以面對這個新型業態,監管者可能需要調整思路,從消費者權益保護、信息披露、鼓勵創新發展等實用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角度重新思考,實現良性監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