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確權、授權、維權,版權如何估值、定價也是平臺和版權生產者關心的問題。
“我國版權經濟尚處于萌芽期,版權如何估值、定價仍是買方說了算。”郝漢一語道破版權產業(也稱為內容產業)仍缺失定價標準。“有些寫得通俗易懂,會迎合讀者心理,比較討巧的作品賣得好。”
“如果沒有人關注,它就是無效IP(知識產權),相當于沒有市場價值。”在文娛消費中,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告訴《經濟》記者,他投資最多的當數IP類項目。而且他發現當IP越標準,平臺做得越大,IP越多,平臺制定的標準越明確,平臺做得越好。
在我國版權經濟不如國外發達的情況下,IP是一個被中國人異化的概念,它被市場特指為優質版權。“現在我們簡單地把版權分為不賺錢的垃圾和賺錢的IP。”金巍笑言。
“IP自帶一圈粉絲。比如,粉絲喜歡一本書可以去看翻拍的電影,購買同款的衣服。”郝漢補充道。
其實,近兩年流行的IP付費正是建立在IP的確權、授權、定價、交易規則的基礎上。這也是無形資產數字化的基礎。
“
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IP的標準化。”楊歌進一步解釋,因特網改變了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它們分別對應的是信息流、資金鏈和
供應鏈。信息流的進一步標準化就是區塊鏈要發揮的作用。區塊鏈是資金鏈和供應鏈的翻譯器,也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區塊鏈是把行業做成標準化、數據化的模塊工具。
舉例來說,兩個人分別在抖音上唱同一首歌,一個人的觀看量達20萬,另一個人是100萬。如何判定這兩個IP的價值?這需要考慮轉發量、粉絲數、音律知識等一系列評定方法,來判斷這類IP的價值。當我們對評價標準形成共識以后,IP的流轉、交易就容易多了。
“讓優秀的作品版權實現更大價值是版權區塊鏈的使命。區塊鏈具備不可篡改的屬性,通過共識機制達成協商一致,通過先進的密碼算法保證數據安全,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強技術信任,從而以快速即時的價值轉移來實現‘創作即確權、使用即授權、發現即維權’的光明前景。”郝漢充滿期望地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