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民:過去幾年,中國走在一條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正確道路上,多方位、多層次推進雙碳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
一是已經基本形成了“1+N”的政策體系,為落實“雙碳”目標提供了政策基礎。二是“雙碳”目標和行動已經被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
三是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有所優化。過去幾年,高耗能、高
碳排放的落后產能持續淘汰,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同時鼓勵環保節能、光伏、新
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
四是在能源、交通、建筑等幾個碳排放量較大的領域,也取得了進展。能源結構中煤炭的占比,從最高時的72%下降到目前的56%左右;可再生能源裝機已經超過火電,也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
既有進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存在不少挑戰。例如,中國的經濟結構總體仍然偏重,服務業只占53%;能源結構上,煤炭消費占比相較很多國家仍然偏高。
另外一大挑戰是快速的經濟增長,這伴隨而來的是能源需求的增長。在能源結構難以短時間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這意味著碳排放的增長,因此我們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需融入現有立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