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部分平臺,譬如,幻核、靈稀等不支持數字藏品流通交易及贈送,杜絕了數字藏品二次流轉的可能,在確保平臺內藏品無法進行價格炒作的同時,該模式也導致了平臺用戶的活躍度相對下降,數字藏品無法流通便只有欣賞作用,出現商業價值相對較低的情況。部分平臺限制二次交易并允許滿足一定條件的平臺內贈送。譬如,鯨探允許購買數字藏品180天后首次贈送,獲贈2年后可以再次轉贈。這種方式使用戶可以在平臺外將數字藏品出售,再回到平臺中通過贈予的方式進行交付,從而形成交易閉環,然而,也存在炒作的可能。還有部分平臺允許平臺內交易,用戶購買藏品后可以直接在平臺掛售,譬如第九空間等。這種方式即平臺開放了二次交易市場,存在炒作可能,需采取科學精準有效的監管,提高監管技術和監管效能。
究其原因,當前在數字藏品業內催生炒作風險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對數字藏品定價的合理機制。2021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數字藏品銷售平臺鯨探和敦煌美術研究所推出了兩款限量藏品,單張價格9.9元,一經發售即售罄,隨后其中一款名為“敦煌美術研究所幸運飛天”的數字藏品,在二手交易平臺閑魚被掛出近百萬元的轉售天價。此番二級市場的天價炒作以平臺下架該商品告終。由此,也促使國內各大平臺更加警惕數字藏品的
金融化風險。其表明國內數字藏品的發行定價缺乏對市場預期的準確判斷,價格發現過程仍顯得較為混亂,使得我國數字藏品業因擔心再次出現劇烈的炒作現象,而一直未能正式全面開放數字藏品的交易、流通市場,致使數字藏品仍缺乏價值認定和實現的正式渠道,也誘發了非正規渠道惡性炒作的風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