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意指通過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概念,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近幾年來,
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5G以及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讓創新共享、萬物互聯、可信連接的智慧城市慢慢走進了現實。特別地,在疫情發生之后,運用
區塊鏈技術助力社會和城市的治理更是成為了中外區塊鏈企業積極尋求突破的目標。
中國方面,
澳門早早就開始探索區塊鏈與智慧城市的結合運用。2019年2月,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基于FISCO BCOS區塊鏈底層平臺和微眾銀行開源的WeIdentity實體身份認證及可信數據交換解決方案,實現了澳門身份證明局、澳門電訊、CPTTM、澳門理工學院等多家機構在符合隱私保護要求下的數據互通,上線了區塊鏈證書電子化項目。借此,用戶可以安全、便捷地獲取和管理自己的電子證書,機構也可以在用戶授權下發行或者獲取到真實可驗證的電子證書。
進入2020年之后,突入其來的疫情造成了人員跨地跨境流動的不便,相應地,一個與我們的生活隨時隨地密切相關的解決方案即是健康碼。境內的健康碼尚且可以通過中心化的系統快捷地實現,但如果是涉及跨境的健康碼,如何實現互認互轉存在著較多的難題。例如,首先,健康碼生成、使用的安全隱私標準必須符合兩地各自用戶隱私保護的相關法規要求,那么應如何根據可獲得的信息制定業務規則對齊的健康碼?其次,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居民的個人隱私信息不能跨境傳輸,而居民的個人信息及核酸檢測信息等只有本地的 行機構的本地數據庫中;不需要在多個平臺重復填寫信息,系統在獲得授權后將自動為用戶轉碼。
面對以上難題,澳門與
廣東的政府部門聯合多家技術提供商,基于FISCO BCOS開源
聯盟鏈底層平臺,快速落地實現了粵澳健康碼的跨境互認產品。大致的流程是:經用戶同意授權,開始啟動健康數據轉碼;數據轉碼之后,數據核實經過區塊鏈機制來進行,其中只需傳遞文件的哈希值和用戶的數字簽名,而數據的原文信息依然保存在健康碼發權威機構才能驗證,那么在數據不出境的情況下,如何驗證用戶提交的信息?
2020年5月,“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認系統正式啟用并實現快速轉碼、亮碼通關,截至11月末,持健康碼通關憑證通關人員累計超3000萬人次。例如,赴澳門的旅客只需持7天內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并憑“粵康碼”申領“澳門健康碼”即可憑綠碼自由通關;且首次領碼、轉碼到生成通關憑證,全過程平均時長僅需100秒。
另一個典型的區塊鏈+智慧城市應用則是“智慧迪拜”項目,該計劃由迪拜王子謝赫哈曼丹發起,目標在于使迪拜政府領先其他城市10年,因此取名為10X計劃。在該計劃的指引下,迪拜的道路與交通管25 理局RTA、旅游局DTCM、教育監管部門KHDA、衛生局DHA紛紛開始嘗試將區塊鏈技術用于各自的行業監管中。例如,RTA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車輛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追蹤車輛的所有權、銷售和事故歷史,為客戶提供從生產制造至報廢的一路歷史記錄,相關方涉及汽車制造商、經銷商、監管機構、保險公司、買家、賣家、甚至車庫等,為車輛交易提供透明度和信任,防止糾紛,降低服務成本。
在這個系統的支持下,規劃2030年在三成的迪拜市內運輸實現無人駕駛。同時,DTCM則計劃在兩年內將透過區塊鏈為旅游市場增加銷售管道,設立以區塊鏈為技術基礎的在線交易平臺,為參與規劃旅行的所有旅游組織搭建B2B市場,為游客們提供透明的實時價格與觀光項目。KHDA則推出學術檔案區塊鏈試點,在區塊鏈上記錄學術證書,使學生更便捷地向學術機構申請并獲得證書;且證書可以在學校、機構之間共享,用于轉校、大學申請和工作申請,這將改變學術機構出具證書的方式,將學習記錄的所有權歸入學生手中,并提供全球流動性,同時避免學術欺詐等行為。DHA則規劃 通過區塊鏈為所有居民建立基因組數據庫,包括非公民在內,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數據,提高在疾病發生前進行預測的可能性。
不難發現,智慧城市通常是綜合應用區塊鏈、數字身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
物聯網、邊緣計算、5G等技術的集大成者,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標桿性項目進入我們的視野。
叁.趨勢展望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