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業務是一個典型的分布式多方合作的應用場景。由于跨境業務可能會同時面臨不同的稅務、監管、法律、數據隱私保護要求,往往涉及兩個及以上的企業機構、
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等,處理業務的效率較低且成本較高,甚至很多合作難以開展。而
區塊鏈系統中帶有共識機制、點對點網絡等功能組件,恰好具備對等的點對點之間的高效安全通信能力、多個節點同時參與共識和確認的能力、各節點賬本數據一致性的能力。因此跨境業務是各國積極探索區塊鏈落地的試驗田,也涌現出很多切實解決了原有業務根本性痛點的優秀應用。以下,我們重點分析今年較受關注的中國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轉讓服務平臺和新加坡Trade-Trust跨境數字貿易平臺。
中國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轉讓服務平臺是由中國央行指導
上海票據交易所聯合相關機構建設開發,為境內外金融機構提供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相關服務的綜合性數字化平臺。2020年11月3日,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轉讓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首批參與機構64家,其中境內機構24家、境外機構40家,覆蓋全球4大洲15個國家和地區。平臺啟動首日,共有22家金融機構達成交易21筆,金額10.44億元。
該平臺將分散的市場主體集中于一處,通過對話報價的線上交易方式以及平臺生成的標準化電子成交單和交易主協議,取代傳統的線下一對一模式,顯著提升交易效率和市場透明度。而跨境貿易融資二級市場的高效有序可以帶動一級市場的活躍,推動跨境貿易融資利率下降,降低外貿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與以往的跨境貿易融資相比,該平臺通過
區塊鏈技術連接央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和上海電子口岸,可實現海關信息、融資信息等數據的共享比對,核實底層貿易的真實性,從而有效防范虛假貿易、重復融資風險,緩解常見的信息不對稱等痛點問題,有助于提高市場交易效率,加快商流、物流與資金流的流轉,暢通內外循環通路,形成內外互濟的雙循環新格局。
同樣地,新加坡也積極在區塊鏈+跨境業務場景中發力,由新加坡信息通信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與海事港口管理局(MPA)牽頭,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及各類國際組織,政府和行業參與者合作,共同建設TradeTrust跨境數字貿易平臺。該平臺旨在發展為一種多邊,開放的法律和技術框架實現跨不同貿易平臺和格式的互操作性,以在區塊鏈上交換數字貿易文件。2020年11月,平臺建設方進一步披露進展,表示預計能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1000個SWIFT信息技術用戶,提供更便捷和具成本效益的跨境數字貿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