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府就其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發起了公眾咨詢,要求公民提供他們對未來計劃必須包括哪些內容的想法,因為它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完成草案版本。
此前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的函》,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已于4月30日截止。另外,北京綠色交易所也在近日公布了CCER注冊登記系統及交易系統相關服務項目的成交結果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今年將在阿聯酋舉行,大會候任主席、阿聯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蘇爾坦表示,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升高1.5攝氏度之內的機會窗口正在縮小,各方需要在氣候金融、人力資本、政策和技術四個關鍵領域加大努力
在‘雙碳’目標下,大家都肩負降碳任務,即便是一些低排放企業,切切實實做到碳中和也非易事,不是簡單算個碳排放、買點減排量一抵消就完了,而是要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碳管理體系。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專業的碳資產管理師,能源企業作為碳減排的主力軍,需求尤為旺盛
VOCs治理不僅是技術問題,政策性也很強,需要政策和技術同向發力;不僅需要做好規劃、管理、標準等制度性工作,也需要落實好每一個治理項目;技術層面不僅需要好的工藝、技術路線,還需要好的裝備和運營管理
氣候成本和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新資源。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數十年投資不足的需求尤其巨大。發展中國家需要在教育、能源生產、供電、醫療、基礎設施和營養等各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以彌補近年來遭受的損失。氣候成本需要
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要成功解決諸如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消除貧困等全球性挑戰,需要找到新的全球合作方式。目前國際秩序面臨巨大挑戰,有效的國際秩序需反映世界多極化。他呼吁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如在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方面,歐洲和全球南方國家存在巨大合作機會。
我國一貫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將主動適應氣候變化作為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2022年,我國17部委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在深入評估氣候變化影響風險和當前形勢的基礎上,提出新階段下我國適應氣候變
我國碳市場和綠電交易市場建設經歷了多年的探索歷程。2011年10月,包括廣東和深圳在內的七地獲批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此后,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下稱“控排行業”)被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探索十年后,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
從短期來看,電、碳市場部分數據未能打通,可能會對電力市場的供給側和消費側都帶來影響。對于消費側而言,電力消費企業購買綠電需支付一定的溢價(即綠電比普通電力價格貴的部分),但通過購買綠電所產生的碳減排未獲得碳市場的認可,無疑將影響控排企業購買綠電的積極性。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的多份文件頻頻提出推動兩個市場的銜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做好與碳交易的銜接。而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也獲悉,目前北上廣深等各碳市場試點地區,也均在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做好兩個市場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