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期貨2023年4月合約價格(EUA Futures)本周第一個交易日(4月10日)收盤價格為94.15元/噸,本周最后一個交易日(4月14日)收盤價為91.38歐元/噸,較上周末(4月6日)收盤價格94.15歐元/噸,下跌2.94%。 注:2023年4月合約第一個交易日為2023年1月31日,最后一個交易日為2023年4月24日。
如今,在幾乎所有行業中,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AI),如機器學習(ML)模型已日益被廣泛使用,以利用數據來優化系統性能。包括用于優化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或減少人類活動的CO2排放的ML模型。然而,另一方面,AI模型的使用正在導致越來
能源消耗預測是規劃和控制建筑領域能源使用的必要組成部分,該領域占全球能源消耗的40%并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然而,很少有研究關注建筑特征、建筑幾何和城市形態對能源性能的綜合影響
微軟、谷歌和Meta正在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生成型人工智能(AI),如在加州舊金山發布的大語言模型ChatGPT。這些模型具備的特點使得它們比之前的模型更加強大,但也對環境造成了更重的負擔。近日在Nature上發布的一篇短訊文章,提出了一個更可持續的
在二氧化碳回收方面,工業自動化領軍者費斯托公司獨辟蹊徑。費斯托的生物反應器擁有最佳的生長條件,其中的藻類吸收的二氧化碳比陸地植物多一百倍。在202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費斯托展示了該系統的規模化以及工業化的初步階段
4月18日,歐洲議會批準了全面改革,批準了與成員國在 2022 年底就“ Fit-for -55”的幾項關鍵立法法案達成的協議。包括碳排放交易體系改革、碳邊境碳調整機制(即碳關稅)和新的氣候社會基金設立。Fit-for -55 計劃指歐盟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凈
2022年,全球發電的碳強度降至創紀錄的436 gCO2/kWh,是有史以來最清潔的電力。這是得益于風能和太陽能的創紀錄增長,在全球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從2021年的10%上升到12%。所有清潔電力(可再生能源和核電)合計占全球電力的39%,創歷史新高。2022年太陽能發電量比上一年增長24%,連續18年成為增長最快的電力來源;風力發電量增長了17%。2022年全球太陽能發電量的增長可以滿足南非一年的電力需求,而風力發電量的增長可以為幾乎整個英國提供電力。 目前,超過60個國家/地區的10%以上的電力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然而,2022年其他清潔電力來源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原因是核電產量下降,新核電和水電站投產數量減少。
在技術方面,建筑節能、建筑電氣化和電網互動高效建筑都是本研究的關鍵方面。在經濟影響方面,成本效益(投資和回收期)是需要研究的,這將是建筑業主進行建筑脫碳的動力之一。現有建筑和新建筑都需要規范,需要設計新的政策來指導未來的建筑脫碳
“雙碳”是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把長期的目標轉化成階段性行動,分步實施,有效推進。長期來說“碳”資源約束越來越緊,高排放企業要承擔較大的減排壓力和成本。通過碳市場機制,政府對企業提出階段性控排目標,碳市場主要反應階段性的資源分配需求
碳市場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活動,更不是一個或幾個行業的事情,作為事關“廣泛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的一項重要政策工具,碳市場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自不待言。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需要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協同發力,其中關鍵在于政策層面,難點
一是碳市場有利于統籌減排與發展的關系。一種觀點是認為減排會影響經濟增長,所以建設碳市場要讓步于穩大盤。在“雙碳”目標的剛性約束下,碳市場是一種柔性的宏觀調控政策工具,在推進實現減排目標的同時,它能夠給予企業自主靈活的減排路徑,激勵企業綠色轉型
當前碳市場在市場主體、規則制度、市場結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有效市場”的功能仍未形成。一是市場主體的范圍可以進一步擴大,主體功能需要加強。目前全國碳市場僅覆蓋發電行業,行業有待進一步擴容,市場才可具備因減排成本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