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日本央行發布了名為《數字創新、數據革命和CBDCs(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英文簡稱,即中央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報告,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涵蓋的多個議題,其功能和潛在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日本央行沿用了國際清算銀行關于CBDCs的分類,即 (a). 公眾日常交易使用的CBDC,用來替代紙質鈔票;(b). 基于存款儲備金并采用新技術(如分布式賬本技術等)的CBDC,用于大額結算。中央銀行貨幣與兩種類型的CBDCs之間的關系參見下圖。報告主要研究第一類數字貨幣。
作者匯總了現有學術界和業界對于數字貨幣的觀點:
1. 數字貨幣的使用能夠提升效率和降低支付成本
4. 防止犯罪和反洗錢 (和3相反,達到不完全匿名性)
5. 提升貨幣政策的效果(利用正利率和負利率,問題在于是否要承擔利率)
6. 通過準狹義銀行(安全銀行)增強金融穩定
CBDCs的設計機制多樣,作者從CBDCs的持有者、發行途徑、數量監管等多個不同角度出發,對CBDCs的設計進行了探討:
從CBDCs的合法持有者角度而言,CBDCs可分為被公眾持有和使用的CBDC和被數量有限的主體(如商業銀行等)持有和使用的CBDC。
從CBDCs的發行途徑的角度而言,主要存在兩種選項。第一種選項是中央銀行直接向公眾發行CBDCs,而不需要通過中間機構參與;第二種選項是中央銀行是通過類似于商業銀行的中間機構向公眾發行CBDCs,由這些中間機構向個人提供數字化的無風險支付工具。
CBDCs可以是基于賬戶的,也可以是基于代幣的。基于賬戶的CBDC意味著中央銀行允許普通大眾直接訪問其賬戶,此時中央銀行充當CBDC的中央賬本維護者角色。
在CBDCs的數量監管方面,一方面,如果中央銀行不對CBDCs的數量進行監管,任何人可無限制將CBDCs兌換現金或銀行存款,則CBDCs、現金和銀行存款之間的匯率可保持穩定,但在壓力環境中,有可能出現投資者從銀行存款轉移到CBDCs的大規模安全投資轉移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中央銀行對CBDCs的數量加以限制,由于CBDCs可能伴隨著稀缺溢價,因此CBDCs、現金和存款之間的匯率是不穩定的。
CBDCs是否有利息取決于中央銀行希望CBDC履行何種角色和職能。如果CBDCs被認為是代替紙質鈔票使用的數字化支付工具,則CBDCs可以像紙質鈔票一樣被設計成無息的。另一方面,從CBDCs與現有存款儲備金都是數字化的中央銀行負債的角度而言,由于許多國家的存款儲備金是有息的,所以CBDCs可以被設計為有利息的。
最后,作者對CBDCs的設計對金融結構和經濟的各個方面帶來的影響做了簡要介紹:
對于銀行作為信貸中介而言,如果CBDCs取代了紙質鈔票和銀行存款,則銀行作為信貸中介作用會隨之減弱,零利率的CBDCs依然可能在低利率環境下擠壓銀行存款。此外,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會擴展,有必要研究中央銀行將會持有、應該持有何種類型的資產,以及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會如何相應改變。
CBDCs對流動性危機的可能影響在于,如果中央銀行向公眾發行CBDCs,在壓力環境下,CBDCs可能會加速“銀行擠兌”和流動性溢出的問題。流動性溢出的問題和信息不對稱往往會加速市場動蕩。
對于貨幣政策而言,如果中央銀行發行有息的CBDCs,CBDCs的利率可以成為市場利率的有效下限。如果中央銀行試圖減少計息對銀行存款的影響,CBDCs需要將利率保持足夠低。此外,由于無風險的CBDCs固有地比銀行存款具有競爭優勢,中央銀行需要隨著公眾對整個銀行業的信心而對CBDCs的利率做出準確判斷。因此,僅出于貨幣政策目的,使用具有利率的CBDCs對于中央銀行而言并不容易。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區塊鏈研究中心簡評:
目前來看,學術以及業界關于央行的數字貨幣的效用是存在爭論的,一是CBDCs相對現金的替代作用,二是CBDCs是否能使貨幣政策更為有效。
其次,在論證CBDCs的各種優勢之前,應考慮該優勢的實現是靠何種機制設計實現的,而該機制本身的影響是需要先考慮的。例如,在考慮CBDCs促進貨幣政策的傳導性之前,其是否要承擔利率以及其對商業銀行派生信貸的影響是需要研究的,而后者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前者。
最后,數字貨幣對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對于央行而言,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上扮演的角色所產生的影響也是需要制度設計者論證的。特別的,作者也提到了商業銀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聯想到摩根大通前段時間發行的JM coin,雖然其官網上提到了僅僅作用于銀行間系統,這被外界解讀為實質是建立摩根大通為核心網絡的RTGS(實時全額支付系統),但其也提出了未來不排除給個人支付使用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是否會以某種防御姿態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及其行為產生的影響也是需要考慮的。
區塊鏈研究中心持續關注央行數字貨幣研究,以及區塊鏈對金融基礎設施的影響,整理和解讀更多相關獨立研究報告,敬請期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