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公有鏈行業的從業者和投資者們在把這個科技行業當做
金融圈來狂歡的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另外一股不為人知的勢力正在
幣圈媒體視線之外低調地前進當中,那就是向來有著“只做不說憋大招”傳統科技金融巨頭。
眾所周知,由于政策的原因,目前全球主要的大企業是不被鼓勵發展公有鏈——也就是“有幣
區塊鏈”的。對于這一點,業界頗有爭議。而關于公有鏈和
聯盟鏈的對比,網上亦有諸多資料,這里不再贅述。不過,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當我們翻開這些大型企業的區塊鏈白皮書時,卻發現他們很少會將自己的產品以“聯盟鏈”、或是“無幣區塊鏈”的方式對外公布,比如說我們就很少聽說什么“騰訊鏈”、“阿里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很多朋友此前從沒聽過的詞語:BaaS。例如騰訊的TBaaS、以及阿里云BaaS等。
大型企業BaaS產品的密集推出,讓很多憋了一股勁的吃瓜群眾們有種一拳打到空氣的感覺:本來準備好好批斗一下你們這些大中型企業的聯盟鏈的,結果你們的產品卻是……BaaS?這下就蒙圈了,我們只知道怎么對比公有鏈和聯盟鏈,然而你卻拋出來一個BaaS,這讓可要從哪個角度來進行比較啊?
圖:大型科技企業的區塊鏈服務,通常都是以BaaS的方式來提供的
我們還是從頭開始梳理。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感受:當他們乍一看到“BaaS”這個詞的時候,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說熟悉,是他們對“aaS”這幾個字母似曾相識,而陌生,是對“aaS”前面那個“B”從未見過。那么,他們之前究竟是在哪見到“aaS”的呢?你猜對了,是在云計算領域——在前幾年云計算技術及其概念股火熱之時,有三個英文縮寫曾經席卷了整個科技領域及金融市場,這就是IaaS、PaaS和SaaS,也就是“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以及“軟件即服務”。盡管很多朋友對這三個概念都已經有所了解,不過在這里,筆者還是要帶領大家復習一下它們,因為這對于我們今天所要深入挖掘的“BaaS”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IaaS(基礎設施及服務)主要是指云服務商提供硬件層面的支持,例如虛擬機和其他資源(如網絡帶寬、防火墻、負載均衡器、IP地址、虛擬局域網)等底層基礎設施,不過不覆蓋軟件層面,也就是說,用戶購買 IaaS 產品后必須自己完成環境配備和應用程序開發,一般商業客戶很難直接使用,主要針對IT大企業及部分有實力的開發者。
其次,PaaS(平臺及服務)則指的是云服務商提供底層軟件層面的支持,例如操作系統、編程語言執行環境、數據庫、Web服務器等底層軟件技術,以便于程序員專注于應用程序開發,它主要的面向對象是程序開發者。
最后,SaaS(軟件即服務)指的是云服務商提供可以直接使用的應用軟件,包括電子郵件、虛擬桌面、統一通信、在線游戲等,它主要的面向對象是普通的企業或個人。
不難看出,IaaS、PaaS和SaaS的結合,實際上是以“靈活性-便捷性”這條二元一維軸為緯度,對云平臺進行的一個分類:例如IaaS的靈活性最強、但便捷性很弱,SaaS便捷性最強、但靈活性很弱,PaaS則介于兩者之間,盡管后來業內還出現了“CaaS”和“FaaS”【注】,但依然是沒有擺脫“靈活性-便捷性”這條軸的思維框架。
圖:從IaaS再到SaaS,目前云服務的分類就像是披薩制作的方式一樣
Pizza-as-a-Service-2.0-Paul-Kerrison
【注】1、CAAS:Container as a Service的縮寫,指的是“容器服務平臺”。
2、FAAS:Function as a Service的縮寫,指的是“函數服務平臺”。
那么,前文所提到的、大中型企業所專注的BaaS(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 as a Service),在這其中又屬于哪一環呢?一般認為,它與SaaS的概念比較類似,因此也同屬一個級別,或者也可以認為,BaaS是SaaS的一個分支。其所面對的主要用戶,也和SaaS一樣,是普通的企業或個人。而眾所周知,我們所熟悉的底層公鏈,它們的主要面向人群是開發者。從這點來看,底層公鏈盡管也提供了一些軟件層面的基礎支持,但相比之下,其與PaaS更為接近,或者用某些業內報告的話語體系來說,底層公鏈更像是BTaaS(Blockchain Technology as a Service),也就是為開發者提供底層軟硬件支持的“
區塊鏈技術服務”。
由此可見,很多投資者和從業者在乍一看到互聯網巨頭的BaaS產品時感到蒙圈、難以將其與眾多初創公司的底層公鏈進行對比,是有理由的。因為在他們所浸淫的輿論環境里,區塊鏈之間的比較經常是會發生在橫向的層面上、也就是在“有幣區塊鏈”和“無幣區塊鏈”之間,然而中心化巨頭們的BaaS已經超出了這個層面,直接從底層公鏈所處的PaaS跨越到了SaaS,也就是說,當人們想要將大公司的BaaS與小公司的底層公鏈進行比較時,不僅要在橫向上進行公有鏈和聯盟鏈的對比,還要在縱向上進行SaaS和PaaS的對比,這可以說是完全超出了這些觀察者此前的認知邊界,因此他們一時間感到無從下手,也就不奇怪了。
圖:公有鏈與BaaS的對比?對不起,這題超綱了……
那么,處于SaaS層級的BaaS,和處于PaaS層級的底層公鏈(BTaaS)相比,究竟孰優孰劣呢?對于這個問題,正如我們上面在“靈活性-便捷性”一軸中所展示的,底層公鏈的靈活性更強,可以滿足更多個性化的需求,但其主要針對Dapp的開發者,使用的便捷性較弱;而BaaS已經把很多代碼函數事先封裝在了模塊中,只要通過API和SDK等接口連接,便可以即插即用,更適用于想要搭建個性化應用的企業和個人,便捷性有余而靈活性不足。也就是說,在傳統中心化互聯網的世界里,這兩者都處于“靈活性-便捷性”這條軸上,各有千秋,很難分一個絕對化的高下。
但是,在區塊鏈的世界里,情況也會是這樣的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