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在“
幣圈”領域,針對普通投資人的各種手法具有欺騙性、誘惑性和隱蔽性等特點,并且各種欺騙手段正日益增多。一些不法分子還以
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這些發行代幣的模式表面上與ICO有著較大的差異,實質上不過是變換花樣,本質上仍是ICO。
此其中,最引起大眾關注的方式稱為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的簡稱),即以礦機銷售為核心發行虛擬代幣。具體言之,IMO是指通過先向公眾銷售特定智能硬件(即“礦機”),然后通過智能硬件向公眾發行虛擬代幣的行為。有的機構稱IMO模式下并無行代幣的違法行為,其發行的是傳統商業模式下的積分,因此屬于合法行為。
事實上,傳統模式中的積分通常在封閉的商業環境中的運行,代幣立基于
區塊鏈,特別容易被用于在二級市場上用于炒作和投機,同法幣便利的雙向兌換。在實踐中,此種代幣可以提取到用戶錢包,其產生不久,海外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就上線了這些代幣的交易。因此,與積分和傳統的Q幣等游戲幣不同,這種基于
區塊鏈技術開發的代幣特別容易受到投機者的追捧。但與此同時,代幣價格在二級市場上如過山車般大起大落,易給玩家帶來巨大損失,給投資者致生較高的
金融風險。代幣便于交易與諸如可能升值的投機色彩,使得與之相關的智能硬件在預售期就往往吸引上百萬人預購。某些智能硬件的官方售價在淘寶上則可能曾經被炒高數倍,這遠遠偏離了正常的市場價格,具有高度的投機性質,非普通商品可比擬。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