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看看尼日利亞。尼日利亞的貨幣總量是NGN 11萬億,而其一年的GDP是NGN 18萬億,這樣就能得出,速度V=1.7。
現在我們來假設尼日利亞經濟放緩。企業和個人破產違約增加,銀行放貸能力受損。電視上播放的是負面新聞,整體社會情緒惡化,人們開始談論經濟崩盤而不是經濟泡沫。家庭與投資者開始存錢,減少開銷,延后購置各種商品。速度V降低了,因為投資人和消費者們變得謹慎了。
經濟放緩會導致惡性循環。由于對未來缺乏信心,投資者和消費者們會將原本的購買和投資計劃延后。工廠倒閉,工人們因失業無事可干,而進一步抑制了需求。最終經濟體收縮,變得奄奄一息。
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央行會有維持物價穩定的使命——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穩定保持在2%左右。
在我們的假設案例中,當尼日利亞的經濟放緩,央行可以采取如下兩個措施之一。
措施一,它可以降低存款利率,施加財政刺激,減稅或者出臺公共投資項目來刺激經濟。尼日利亞央行存款利率維持在14%左右。通過降低利率,尼日利亞央行鼓勵儲蓄者消費,因為存錢收益不大。同時,這么做也鼓勵投資者接受風險,因為相應的代價降低了。這個方法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存款利率最低只能降到0。(不過在金融危機之后也出現了一些“溫和”的負利率。)
措施二,也就是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QE)計劃。QE具有降低政府存款利率曲線的雙重效應,所有資產定價的基石松動,同時,還將政府債券從經濟體內的可投資資產供給中移除(譯者注:央行買了債券投資者就買不了了)。
但是為什么要做這些?適當的調整難道不是好事嗎?
是的——過熱的經濟體需要一定的冷卻,這也叫通過有序的去杠桿實現經濟軟著陸。
但是如果一旦沒有調整好,經濟就可能陷入通縮的惡性循環。讓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內羅畢一臺新冰箱的價格每周都在下降。理性的消費者會延后他們購買冰箱的計劃,因為他們認為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會引起對冰箱的需求下降。冰箱的制造商的庫存過剩,并降低產能。而這會引起裁員,提高失業率,制造冰箱的工人們會失業。冰箱工人反過來降低購買意愿,比如買車。而這又會進一步抑制總體需求,這又會沖擊到汽車制造商和它們的雇員。
企業失敗越來越多,它會導致盈利和還債都變得困難,然后進一步導致經濟緊縮,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通縮引起的惡性循環必須盡一切代價避免。
所以,當尼日利亞面臨著放緩的經濟時,他們試圖通過暫時提高貨幣總量來維持物價穩定。至少從短期來講,這應該能夠一定程度上抵消貨幣流通速度V的下降,并維持物價的穩定。
如果足夠幸運,他們能夠減輕經濟放緩所帶來的沖擊。
(本文作者是Anshuan Mehta和 Brian Koralewski,由藍狐筆記社群“李熙和”翻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