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公司即便上市后破發至多引起投資人的輿論壓力;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
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
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8年8月,CoinMarketCap上
數字貨幣市值規模2000億多美金,相較于最高點已經跌去了四分之三。
市場上很多之前風光的
幣圈投資人資產規模都縮水到高點的十分之一, 遭遇了腰斬再腰斬的區塊鏈市場,非主流幣種較歷史高位縮水超過90%,更甚者已被下架歸零。
在整個區塊鏈產業鏈頂端的交易所,面對寒冬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開始采取下架制度。7月12日,
FCoin發布《創業板退市規則公示》,對于“連續15個交易日跌破發行價的50%”、“連續15個交易日,日平均交易額低于100ETH”將會向項目方發出流動性低下警告,若上述狀況持續30天未見好轉,項目方
token做退市處理。
而區塊鏈資本寒冬導致的二級市場持續低迷,發行的代幣價格腰斬成為新常態,一些代幣早已陷入流動性枯竭。XMX、PNT、NPXS、DOGE、KIN、DCN……這些曾經頗受追捧的代幣都已走到了“歸零”的邊緣。
7月20日晚間9點多,只漲不跌的數字貨幣ARP突現斷崖式下跌。短短5分鐘內,ARP對ETH的價格從人民幣1.45元跌到約0.2元,最高跌幅達86%。7月31日,幣圈名人玉紅投資的數字貨幣項目XMX代幣也出現價格大跌,外界一度認為該幣已接近歸零。

寒冬不僅導致幣價下跌,區塊鏈自媒體紛紛倒閉。而機構投資者因為口袋癟了,花錢更謹慎了,創業者拿錢要四處游說;就連那些天天空投糖果的微信群,也冷清得可憐。
當初瘋狂涌入的
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因為資金耗盡、融資無門,而紛紛選擇退場。見勢不妙的項目方,就開始跑路或準備跑路。尚未跑路的項目方,要么項目已經歸零、要么項目在破發的生死線上掙扎。
人們總是要經歷過幻滅,才懂得領悟,價值才能回歸,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也跳不出這個新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
2018年的這場寒流讓資本回歸理性,讓瘋狂的區塊鏈走下神壇。曾經區塊鏈領域,崇尚社區管理、token激勵,對于傳統的管理方式和股權融資方式非常排斥,很多時候項目方發幣之后,股權白送。寒冬之后,隨著項目破發越來越嚴重,幣價持續下跌,投資人對發幣融資不再像以前那樣信奉了。
從喜歡幣到喜歡股權,區塊鏈創業者的融資喜好變了。甚至,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對被投區塊鏈項目,從投幣轉向投股權,幣反而成為附贈的一部分。
面對寒冬,風險投資人、投資機構也開始謹慎投資區塊鏈項目,調轉方向,從最初的瘋狂逐利到如今的更看重
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結合。
還有不少投資人則認為,寒冬的出現對于整個
區塊鏈生態環境其實是好消息,它標志著短期套利的投機者已經逐漸退市,良幣驅逐劣幣,而真正推動區塊鏈的發展。
對于投資機構以及真正想腳踏實地在區塊鏈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寒冬背后隱藏的是一次好的機會。
回顧政府幾次三番的嚴正表明。我國對發幣融資是反對的,對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是支持的,鼓勵無幣鏈,反對鏈有幣,政策的立場是明確清晰、旗幟鮮明的。
2018年上半年,工信部繼發布《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之后相繼表示將加強與各地各部門銜接互動,營造良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工信部提出,將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特別是加強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融合滲透能力提升,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區塊鏈寒冬也將資本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因為代表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構是區塊鏈行業的重要節點,他們不僅為優質項目提供彈藥,更有甚者還教育創業者怎樣利用自己的武器戰斗。
我們相信,經過2017年和2018年初的行業泡沫之后,優質項目的稀缺將使得資本市場的投資開始回歸理性,整個行業內也興起了資本推動
區塊鏈應用快速落地的勢頭。
因此,重新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借助資本的力量讓代表價值的應用落地,堅持下來必然會獲得更好的成長。
(作者:奔跑財經;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門戶官方立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