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被封,朝陽群眾上崗,像例假一樣的事情又來了。監管高壓,踩著法律紅線的行業如何生存?今天分享一些
數字貨幣的法律問題,提供一點實用干貨,在關鍵時刻,充點法律“電”,預防不測。
先分析一下這次例假為什么突然到來:首先是“9.4政策”馬上一周年,政策效果周年閱兵不能太打臉;其次是中美貿易戰深入,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連連貶值,關鍵時刻要賭注漏洞,不能讓資金從數字貨幣這個通道跑到國外去了,屬于關門政策;最后,樓市高壓,A股一日不如一日,怎么給股市補血,P2P被引爆,不炒股去炒幣,股市身體會更差,屬于“圍魏救趙”策略。
下面談談在監管之下,參考當前中國一些政策法規:《關于防范
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刑法》、《證券法》、《人民幣管理條例》等,結合一些經驗,分析比特幣交易、交易所、發行代幣、
ico等法律風險及合規辦法。
根據“9.4公告”《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國將比特幣定義為“虛擬商品”,而不是真實貨幣,允許用戶交易,并自行承擔法律風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