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在前面的文章《
比特幣、
區塊鏈及法律變革》中專門談及過區塊鏈,然而,區塊鏈的“火”的速度超乎常人的想像。越來越多的人問及我同一個問題:區塊鏈到底有什么用?啥叫
ico?現在去挖礦還能賺錢嗎?區塊鏈會取代今天的互聯網格局嗎?
這些問題關系未來人與人的關系,關系未來的社會制度。為此,我在實驗室完整布局了區塊鏈,包括挖礦、包括智能合約、包括ICO測試。本文將揭曉區塊鏈完整的試驗結果,并對它的未來發展格局作出分析和預測。
區塊鏈的本質:正確理解“分布式”
1.比特幣不等于區塊鏈
我在實驗室布局的區塊鏈,所應用的是
以太坊(Ethereum)的"geth"語言。前面提及了比特幣的相關知識,但絕不能將“比特幣”和“區塊鏈”混同。區塊鏈是一門計算機技術,比特幣運用的恰恰是區塊鏈這門技術。事實上,我在實驗中還有一個更深刻的感覺,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門技術,還不如說一門編程思想。傳統的編程思想完全是中心主義的,我在實驗室所做的絕大多關于
人工智能的實驗都是中心主義的,比如我會架設一個中心服務器,一般是LINUX服務器,所以LINUX語言是項目工程師必備的一門語言。在傳統的編程思想中,中心服務器是至關重要,以至于像阿里巴巴等很多企業還將云服務器作為未來戰爭發展的重要戰爭。
2.區塊鏈:與其說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思想
我之所以說,區塊鏈是一門編程思想,是因為區塊鏈不再需要“中心服務器”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區塊鏈就是這樣,沒有中心服務器,所有終端客戶一旦邊入區塊鏈,就可以很"HAPPY"實現各種功能,任何功能都依賴于代碼和數據,那么這些代碼和數據又存在哪里呢?長期以來,它們就存在中心服務器當中,那么沒有了中心服務器了,計算機代碼和數據庫又存在哪里呢?對,當然是存在每個用戶終端,比如你用一臺電腦連接到區塊鏈當中,這些代碼和數據(存儲在區塊當中)就會同步到你的電腦當中。所以,你可以理解,什么是去中心化,沒有中心服務器,包含代碼和數據的區塊會同步到每一個用戶的電腦當中,這就是真正意義的“去中心化”,或者說“分布式”。
3.分布式帳本是如何實現的?
上圖是我在實驗中同步區塊的一個截圖。無論是比特幣應用,還是以太坊(以太幣)的應用,但無哪一種應用,一旦當電腦接入區塊鏈網絡時,第一件事就是同步區塊,所以你電腦硬盤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以比特幣從產生至今所有帳本(區塊)大約有75個G,因此無論如何,你的電腦硬盤一定要有這么大的空間,否則同步區塊也就無法成功了。通過實驗,我們甚至可以看出“中心服務器”與區塊鏈相比,應當說各有優劣。那么,區塊鏈追求的價值是什么,它在未來又會有哪些應用,它會對未來制度又會哪些變革,從這里可以找到這一系列問題的邏輯起點。我將在下面的“智能合約”部分進一步闡述這一邏輯起點的重要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