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們會看到很多公司對外宣傳自己開發所謂“
區塊鏈”應用,從
電商到
金融,幾乎無所不在。事實上,在區塊鏈的應用中分為“公鏈”和“私鏈”。何為私鏈?所謂私鏈,即是公司內部架上10或20臺服務器,數據只是同步到這些服務器結點上,并不會同步到用戶的手機或電腦上。用戶(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網頁)訪問的其實還是公司的服務器(結點中的任何一個),顯然,帳本并不會同步到用戶的電腦或者手機上。如果是公鏈,則數據是要同步到終端用戶的。
應當說,在私鏈應用中,區塊鏈更多發揮的是數據安全的作用,簡言之,原來是一臺服務器存儲數據,現在
區塊鏈技術會將數據同步到10臺或者20臺的數據上,這會讓數據存儲更加安全。但如果不用區塊鏈技術,采用其他數據備份,同步技術,依然可以達到數據備份的安全價值,類似的實驗我以前在實驗室會經常操作。顯然,區塊鏈的技術價值絕不僅僅是備份數據,人們更希望通過它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去提升社會的信用價值。然而,在“私鏈”應用中,數據僅僅同步到自己公司的服務器上,并沒有同步給終端客戶,這樣的應用從本質上,依然是“中心化”,當然,數據依然是可以隨時被篡改的。我甚至把這種應用稱為區塊鏈的“偽應用”。
區塊鏈與國際匯款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論及過區塊鏈對國際匯款的作用,Abra應用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傳統的國際匯款采用的是中心記帳模式,每個國家的銀行是這個記帳模式的中心,要完成一次國際匯款,首先需要本國銀行確認,還需要各國銀行之間再完成確認,所以,你可以理解,一次國際匯款往往需要幾天,而且還要支付較高的手續費。如果借助區塊鏈完成國際匯款則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用戶與用戶之間直接對接,省去了銀行作為中心的各種成本。匯款速度也將極大提升,一般幾個小時即可完成,所謂幾個小時則完全是區塊鏈制作和同步帳本所需要的時間。
在很多國家,
數字貨幣還不屬于法幣,借助區塊鏈完成國際匯款,會有二個步驟:第一,通過區塊鏈直接完成的支付,還主要是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支付;第二,接收方還需要將比特幣競換成法幣。當然,有些國家已經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比如德國和日本,在日本甚至有幾十萬家的零售商接受比特幣支付。那么可以想像,如果你要是匯款到這些國家,只需要將比特幣支付到對方帳戶,對方即可用于各種消費。
毫無疑問,區塊鏈對于現有的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會造成嚴重的挑戰。比特幣的存在或將突破傳統的外匯管制,如果以比特幣為中介完成外匯轉換,則幾乎可以不受任何監督和控制。與此同時,由于比特幣的非中心化和匿名特征,比特幣也由此成為洗錢、販毒的重要支付工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