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商業生態,構建的則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模式,商業生態形成的是一種基于涌現和生成的報酬遞增經濟模型,也就是經濟要素從專屬變成了共享,而生態中的各方基于共識形成了不同的契約機制,這些契約機制能夠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化的完成相關的交易,記賬,傳播以及價值分配的過程。
限于篇幅,我不在這里具體討論商業生態的理論模型,而是直接給出一個結論就是未來
社群組織的競爭就是商業生態和價值網絡的競爭,不同的商業生態是基于不同的共識(價值主張),不同的價值主張構成了不同的價值網絡(
區塊鏈社群DAO)。
因此未來的競爭就是動態鏈接的商業生態之間的競爭,比如我們看到目前的BAT所形成的競爭態勢本質上就是商業生態而非單一市場的競爭,同時在多個領域發動無差別的競爭和價值網絡的重塑,就是商業生態競爭的特質。
事實上,我在這里用競爭一詞其實并不準確,在未來的商業中并不存在現在商業市場中所理解的針對的“競爭”的概念(即通過對標對手和打垮競品來獲得市場空間);而是每個商業生態都在不斷的演化,而演化的過程中由于其生存和適應能力更強,其價值網絡更有效率,產品和服務更有價值,從而獲得了繼續生存的權利(也就是競爭的勝利)。
簡單的說,我們要用演化論的思想看待未來的商業生態之間的關系,商業生態們提供服務和產品而優勝者生存,失敗者自然消失——這就是商業生態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是并不是因為你的競爭對手有多強而使得你被淘汰,而僅僅是因為你不合適就被淘汰,更殘酷的是你越在你的商業生態中發揮出你的優勢,你被淘汰的速度越快,這就是基于創新的網絡經濟的競爭本質(關于這個部分內容我們會在未來關于創新理論的討論中再闡述)。
這種面對殘酷競爭環境的自然選擇過程,就好像劉慈欣在《三體》里所提及的那種文明之間的戰爭場景,商業生態之間所在進行的就是一種無聲無息的,以生存為唯一目標的,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演化過程,關注競爭對手毫無意義,因為就連整個商業生態都可能被淘汰掉而失去生存下去的可能,這是數字經濟領域的組織競爭所面臨的真相。
最后再補充一點內容,就是我們得到了區塊鏈經濟中的社群組織(DAO)的本質就是平臺和生態,那么它們在區塊鏈經濟中對應的是什么呢?
以現在的區塊鏈經濟來說,可以下這么一個判斷:交易所就是平臺,而公鏈是生態。前者提供的是價值交易的平臺,使得基于不同價值的
數字貨幣能夠在不同的平臺中形成價值。后者提供的是一整套商業生態系統,為一系列應用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基礎的商業和技術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平臺和生態并沒有孰優孰劣的關系,更不具備相互包含的關系,只不過是依據目前所形成的網絡經濟結構的不同,以及在整個價值網絡的形成的角色不同,我們是在這個基礎上去定義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