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或者說“去中介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般來說,其有兩重含義:首先,在技術層面,整個交易的數據,不會保存在一個中心化的數據庫里,而是由多個記賬節點進行分布式的加密存儲;其次,在治理層面,整個區塊鏈網絡的重大決策,不會受到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容易彼此串通的群體所控制,而是以社區的形式,來進行分布式決策。
可以看出,“去中心化”的兩重含義,前一種屬于技術色彩濃厚的計算機學范疇,后一種屬于人文氣息濃厚的社會學范疇。這也是為什么區塊鏈被稱為“一場偉大的經濟革命”——因為它所要改造的,不僅僅是經濟社會中利益主體之間的交易方式,更是利益主體內部的決策方式。
當然,與人打交道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并不亞于寫代碼,即便在區塊鏈的世界里也是一樣:迄今為止,在技術方面,關于區塊鏈將數據進行分布式加密存儲的必要性上,人們已經基本達成共識;然而,在如何妥當地進行“分布式治理”上,人們卻依然找不到一個標準的答案,即便在
比特幣已經出現了將近10年之后的今天,有關“分權還是集權”的問題,依然在整個行業中不斷發酵。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與“分布式治理”相關的故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