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據《2021中國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企業主動披露的碳信息內容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多數上市公司披露的碳信息沒有經過獨立第三方來進行審計,其披露的信息實用性低、可信度存疑。
根據國內
金融信息及軟件服務平臺萬得(Wind)數據庫(以下簡稱Wind)收集的信息,截至 2022 年年底,披露
碳排放總量的 A 股上市公司不到 400 家。除了監管較嚴的金融行業披露之外,而其他監管不太嚴格的行業自主披露的表現都不太理想。
“從整體來看,普遍存在自主披露率較低、自主披露個數較少的現象,上市公司對碳信息的披露缺乏主動性,在信息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和公開渠道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權,披露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甚至有些公司在年報或環境報告中對于碳信息的披露從未更新”。Wind顯示。
“雖然,我國正不斷加強氣候治理的力度和深度,但碳排放管理體系仍不夠完善,與經濟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國內企業還沒有感受到來自法律、市場、社會等方面的足夠壓力和激勵,因此,對減排目標的重視程度有限。”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ESG中心主任施涵博士告訴本報記者。
“在與企業交流研討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很多企業在碳核算和碳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也比較欠缺。” 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創始人、主任馬軍指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