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有3161家公司披露了為減少
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家數占比超過全部上市公司的六成。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這個比例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處于領先水平。特別是,648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排放量的情況,其中近500家詳細披露了范圍一和范圍二碳排放量,邁出了從定性披露到定量披露的關鍵一步。”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郭俊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公布了這一數據。
據了解,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引導和鼓勵下,我國大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減碳的重要性。然而,企業在減碳方面存在的問題依然需要高度重視。
“當前,境內外各類機構發布了不少可持續信披相關的標準和準則,為上市公司做好可持續信披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同時,紛繁雜亂的規則加大了上市公司的遵循難度。” 郭俊指出,“據調查,超過60%的上市公司都期待更為具體、權威的信披規則。”
本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不少企業在減碳方面以國際標準SBTi的要求為自身設定可持續發展目標并進行披露。但相較于發達國家企業,國內大部分企業
低碳轉型起步較晚,如何幫助企業,尤其是想要對標國際標準(例如SBTi)的企業去科學地減碳,值得探討。
完善碳排放管理體系
加強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能力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于印發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企業必須對碳排放數據加以公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