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增強節能降碳管理綜合能力。統籌建立
碳排放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推行用能預算管理,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從源頭推進節能降碳。完善
能源計量體系,鼓勵采用認證手段提升節能管理水平。建立跨部門聯動的節能監察機制,綜合運用行政處罰、綠色電價等手段,增強節能監察約束力。加強碳排放登記、交易、結算、核查等環節信用監管,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的信用監管機制,有效引導企業環境守法,實現綠色發展。探索區域能評、碳評工作機制,推動區域能效和碳排放水平綜合提升。
10.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強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從政策規劃、技術標準、數據統計及考核機制等層面探索構建協同控制框架體系。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生和污染排放。
11.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開展城市建筑、交通、照明、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示范應用,推動城市綜合能效提升。實施園區節能降碳工程,推動園區制定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相關措施,鼓勵和引導有需求、有條件的園區加快推進集中供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引導打造節能
低碳園區。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嚴格落實行業能耗限值,推動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數據中心等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推動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示范應用。
12.推進重點用能設備和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推廣先進高效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提升通訊、運算、存儲、傳輸等設備能效水平。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審查和日常監管,強化生產、經營、銷售、使用、報廢全鏈條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全面落實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推廣分布式儲能、“光伏+儲能”等多樣化能源供應模式。積極推廣使用高效制冷、先進通風、余熱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綠色技術,推動現有設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