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推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堅持系統觀念,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嚴格的管控體系,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并設立統一規范的標識標牌。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加強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推廣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建立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制定實施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方案,以陸豐硫鐵礦等生態修復為重點,深入推進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29.鞏固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匯。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推動鄉村綠化建設。繼續開展低效林改造、森林撫育工作,穩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大力開展以沿海基干林帶建設為重點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持續推進高質量水源林、沿海防護林、森林撫育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森林蓄積量達到792萬立方米。到203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維持53%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840萬立方米。
30.穩步提升濕地碳匯能力。禁止侵占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強對城市水系的保護與管理,保留現有水系的自然流向與岸線,以修復與保護為根本,充分結合現有海岸帶、水系、水庫等自然資源特征,保持和修復綠道及周邊地區的原生態,搭建“流域+廊道”的空間骨架。深入推進“美麗河湖”創建,建立功能完整的河涌水系和綠色生態水網,推動水生態保護修復,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十四五”期間,營造紅樹林7050畝,修復現有紅樹林720畝。
31.大力發掘海洋生態系統碳匯潛力。推進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養護海洋生物資源,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構建以海岸帶、海島鏈和各類自然保護地為支撐的海洋生態安全格局。完善海洋碳匯監測系統,開展藍碳摸底調查。嚴格保護和修復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鹽藻等藍碳生態系統,積極推動海洋碳匯開發利用。探索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試點,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有序發展海水立體綜合養殖,提高海洋漁業碳匯功能。持續推進汕尾
長沙灣、大湖灣、碣石灣、紅海灣、東海岸林場、湖東林場等沿海防護林生態修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