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是一種二元測試,而
評級卻揭示了信用質量的差異,并能突出需要改進的領域。例如,雖然清潔爐灶項目可能是額外的,并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這些項目的碳信用可能夸大了減排成效。民間社會團體也為提高碳信用質量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如非政府組織與土著團體合作制定的《碳信用質量倡議》(Carbon Credit Quality Initiative)和《熱帶森林信用誠信指南》(Tropical Forest Credit Integrity Guide)。
需求是誠信的第二個關鍵要素,它取決于買家如何使用碳信用。批評者擔心,自愿
碳市場可能會阻礙買方在其他方面進一步削減排放量。事實上,多年來的行業研究表明,購買碳信用的公司其他方面的氣候表現往往超過同行。然而,總體影響很復雜,行為改變也會帶來影響:例如,當消費者聽說產品(比如機票或者罐裝啤酒)是“零碳”的,可能會覺得購買更多也沒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