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目前各國對國際
碳市場的政策各自為營。印度尼西亞、洪都拉斯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在2022年凍結了林業碳匯出口。中國已經重新啟動了自己的認證計劃和登記,并開始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出售碳信用。2023年5月,津巴布韋宣布將從未來的碳信用銷售中抽取50%的收益,同時還為國內外投資者設定了份額基準,并廢除了所有現有協議。消息一出頓時引起軒然大波。總體而言,各國政府所采取的行動可能會導致全球碳信用交易市場分裂為一系列地方性的自愿碳市場。
然而,政府遠非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受益者。土著居民是自然生態系統管理的關鍵,他們往往需要財政和政策支持來對付開發企業,捍衛自己的領土權利。碳市場還可以讓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女性有機會通過開發和擁有自己的項目來獲得氣候融資——考慮到女性農民在發展中國家
農業中的重要作用,這一點格外重要。然而,在市場機構的決策和治理過程中,這兩個群體仍被邊緣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