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也表示,值得警惕的是,更深遠的影響來自于未來其他國家或地區及其他行業紛紛效仿歐盟“碳關稅”的做法。從目前來看,盡管中國
鋼鐵產品直接出口量不大,但未來如果通過其他政策,比如通過終端產品向
供應鏈驅動傳導的時候,會對我們的間接出口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劉穎昊特別強調,歐盟“Fitfor55”計劃里面“碳關稅”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它還有循環經濟行動計劃,這個計劃強調的不僅僅是碳足跡的問題,在歐盟銷售的產品,要在全生命周期貫徹“可持續性”。具體看,產品必須提供充分的“可持續”信息,使消費者可據此選擇,包括化學成分、材料、環境足跡(不限于
碳排放)、預計使用壽命、可修復性等,推行“附條件的市場準入”2個條件即綠色+勞工標準,以境內規則約束境外行為。它擴大了產品范圍——從
能源相關產品擴展到“幾乎所有產品”,增加了要求——從能源效率擴展到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提出了產品數字護照——環境可持續性信息,提出了綠色政府采購——針對重點行業/產品的規則,如紡織品、電子產品、電池、光伏、建筑產品……那么,終端產品的多項指標一旦被規定之后,測算這些指標,就需要沿著供應鏈一項項往前推,每一家企業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劉穎昊也提醒廣大企業,關注循環經濟行動計劃,提前布局做好準備。
與此類似的挑戰還有清潔能源部長級工業深度脫碳倡議(IDDI)。據悉,IDDI是一個致力于刺激
低碳工業材料需求的公共和私營組織的全球
聯盟。它由聯合國工發組織協調,英國和印度共同領導,還包括德國、加拿大,以及知名倡議組織、機構。IDDI與各國組織合作,致力于碳評估標準化與數據共享,鼓勵政府和私營部門采購綠色產品,引導低碳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