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目前全球領先的鋼企都在構建發展自己的
低碳鋼模型。劉穎昊認為,在這方面,中國鋼企與國際其他鋼企之間不是一個“PK”問題,而是要去爭取我們的利益問題。“這個模型一定要反映中國未來的資源和
能源發展的趨勢。為什么我們要建自己的模型,而不是跟隨別人的?因為一些國家或地區早就碳達峰了,它的廢鋼量也比我們豐富得多。另外像北歐都是用綠電,如果我們按照他們的標準來做,目前來看沒有一家能達得到。”
今年3月9日至10日,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于瑞士日內瓦舉行的
鋼鐵脫碳標準貿易
論壇上,應邀參加的劉穎昊談到這個問題并提出,不同國家、區域資源能源稟賦存在差異性、技術發展水平參差,標準的制定應考慮區域實際情況,標準間的差異是必然的,這需要尋求不同評估方法的互認,構建相對公平的發展環境。“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最終跟歐洲、美國等發達地區和國家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也會實現碳中和,但是我們的下降斜率是不一樣的。我們可能前兩年是一個平緩過程,接下來可能是個陡降過程。所以其他國家的那條斜率是不適合我們的,我們是一定要發展中國自己的這條線,這是必須的。那么,我們要做的是相互之間的互認,你們要尊重我們,我們應該是承擔‘共同但是又有區別’的責任。所以,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跟其他的國際機構互認,大家盡量在方法論上達成一致,同時要讓他們能真正了解、理解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國情。”
那么,這種互認的最終影響點在哪里?劉穎昊提到了國際高端用戶的認證要求。比如,一些用戶看到中國鋼企提供的碳報告沒有按照自己要求的標準來,可能會拒絕接受。劉穎昊說,面對這種情況,寶鋼會向用戶說明自己的標準,現在很多高端用戶紛紛接受了寶鋼標準,這也告訴我們必須加快制定我們自己的標準。
但同時,劉穎昊表示,中國產鋼量全球第一,低碳鋼領域,中國鋼鐵必須有自己的模型。這個模型是整個行業的,表達的是中國鋼鐵的權利,反映的樣本量要足夠大,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參與、努力。她進一步解釋道:“低碳鋼標準一旦定下來,全球有共識,我們的排放如果比這個標準線低還好,但如果我們比它高,那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如果這一天真的來了,作為一家企業,連自己的產品到底排了多少碳都不清楚,用戶在跟你提要求的時候,你如何判斷合理不合理?你怎么保障自己的權利?只有做好這項工作,企業才有可能去博弈。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