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非總是“理性經濟人”,在作決策時容易受到外界或者自身因素影響。例如,信息不對稱、認知不足、傾向維持現狀等因素,有可能使得個人的選擇偏離全社會的最優目標,導致負外部性并影響全社會福利水平,降低全社會的綠色效率。碳標簽向全社會公開產品碳足跡信息,告知消費者哪些產品屬于
低碳產品,主要通過以下三個路徑為消費者的低碳選擇提供可能和前提:第一,通過改變選擇架構,增加低碳消費。人們作選擇時的背景環境能夠影響選擇行為,碳標簽作為一種背景環境,可以引導消費者的選擇行為。例如,在超市貨架設置低碳產品專區,就提供了一種背景環境,這種背景環境的存在能夠引導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第二,通過增強低碳意識,增加低碳消費。消費選擇與消費者低碳意識有關。低碳意識越高的消費者,越傾向于低碳消費。碳標簽作為展示企業降低
碳排放的顯性證據,能夠提升公眾的低碳知識和意識。研究表明,
電商企業通過標識展現綠色產品信息,能明顯提升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感知,進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促進綠色消費。第三,碳標簽通過構建起社會道德規范,增加低碳消費。人一般會避免違背社會規范或道德,若違背社會規范或道德就會產生內疚感。碳標簽顯示了企業降低碳排放的決心和行動,樹立起了企業負責任的良好形象,成為低碳社會道德規范的組成部分。當消費者意識到自己的消費行為不符合低碳社會道德規范時,會產生情緒上的內疚感,這種情緒將激勵消費者更多選擇低碳產品。同時,當周邊的人選擇低碳產品時,基于榜樣的模范效應,也會帶動周邊的更多人作出低碳選擇,這種選擇受到性別、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人群特征因素的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