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方面,碳標簽讓企業獲得綠色收益。自2006年開始,獲得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的產品被納入政府綠色采購清單,得以快速發展。財政和環保部門已累計發布23期《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產品類別從第一批的14個增加到現在的50個,涵蓋上百種產品,綠色產品供給大規模增加。截至2021年,超過7000家企業通過中國環境標志認證,涉及建材、電子電器等150多萬種規格型號的產品。政府采購環境標志產品的規模從2008年的171.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813.5億元,占同類產品采購規模的85.5%。此外,地方政府和互聯網企業積極推廣數字碳減排標簽,樹立企業
低碳形象,為企業的軟件引流,吸引用戶消費,增加軟件的價值,從而獲得經濟收益。
環境效益方面,碳標簽促進了節能減排。中國環境標志覆蓋眾多工業產品,每年均促進企業產生巨大節能減排量。例如,根據對部分產品2016—2020年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數據的統計分析,在溫室氣體的控制方面,5年來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的環境標志臺式計算機和便攜式計算機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為171.9萬噸,相當于19.1萬公頃森林的年碳匯量。各類數字碳減排標簽促進用戶踐行低碳行為,減少了大量
碳排放。例如,
廣東碳普惠平臺自2015年至今累計減碳22161.25噸;餓了么2017—2022年的“無需餐具”的訂單已達13億單,相當于少用了6000多噸木材和3000多噸塑料。
社會效益方面,碳標簽促進全社會形成低碳生活氛圍。各省市、企業通過線上宣傳、線下活動等方式吸引用戶參與碳減排活動。例如,廣東碳普惠平臺自2015年至今已有318家企業加入,106996人次參與;
浙江碳普惠應用截至2022年10月已有100萬人使用,記錄用戶使用綠色出行90多萬次;88碳賬戶平臺可以覆蓋數億互聯網用戶,包含70多個低碳行為場景。數字平臺為公眾提供了公平公正參與低碳社會建設的渠道,公眾可以通過碳積分兌換日用商品、購物優惠券、景區門票、榮譽勛章等多種形式的獎勵,積極性不斷增強。公眾通過互聯網參與種樹、了解自然保護區狀況,轉發和評論環保
公益活動,逐步形成了全社會參與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