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層面,碳標簽已成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擴大綠色
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凝聚全社會共識,加快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格局。2022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和《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
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進一步對推行碳標簽相關的具體舉措提出要求。在國際層面,發達經濟體出臺了與碳標簽密切關聯的國際貿易政策,這可能給中國帶來挑戰。2019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強調通過信息共享動員公眾力量參與綠色轉型。2021年,歐盟委員會宣布將逐步推進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明確表示在2023年至2025年的過渡期內,歐盟不征收任何碳關稅費用,但要求生產商或進口商報告進口產品的碳排放信息;從2026年1月1日起,歐盟將根據進口產品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征收碳關稅,且稅率逐年提高。2022年,美國拜登政府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計劃投資2.5億美元用于推進“環境產品聲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相關工作,即向社會披露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信息。一方面,美國和歐盟在就推動全民參與低碳轉型進行戰略謀劃。另一方面,碳關稅壁壘將對中國出口產生影響。以2020年中國對歐盟出口貿易為例,如果歐盟對相關產品征收每噸二氧化碳100美元的碳關稅,則全年歐盟對中國征收的碳關稅將達350億美元。顯然,碳關稅將增加中國企業的出口成本,中國要盡早應對。碳標簽是實行碳關稅的前提,有必要加快推進。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