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了部分碳標簽相關的國家標準。碳足跡核算需以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標準為基礎。中國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環境管理領域的國際標準,結合國內情況,完成了《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要求與指南》(GB/T 24044—2008)、《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原則與框架》(GB/T 24040—2008)等環境管理領域國家標準的建設。二是建立了碳標簽相關的環境保護行業標準。例如,中國環境標志的標準體系建設相對完善,環保部門已累計發布130余項中國環境標志相關的標準,現行有效標準達109項。三是建立了部分產品的碳足跡核算團體標準。例如,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自2018年開始與行業內的研究機構、企業共同開展碳標簽相關的團體標準研究,制定了電器電子、LED道路照明、計算機、手機、液晶顯示器等10余項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和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此外,家居、建材等工業產品的團體標準也開始建立。四是一些地方政府率先建立地方標準。例如,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出臺了《北京市
低碳出行碳減排方法學(試行版)》,用于多個低碳出行相關的數字碳標簽平臺;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20年出臺了《廣東省廢棄衣物再利用碳普惠方法學(試行)》,用于計算廢棄衣物再利用的碳減排量。五是部分企業探索建立了企業標準。例如,阿里巴巴成立碳中和專家委員會,與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聯合開發《范圍3+減排:超越價值鏈的企業氣候行動方法學》。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