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談及
區塊鏈技術,不能脫離“底層鏈”。此前,很多人對騰訊的“至信鏈”有所耳聞,實際上,至信鏈是基于國產開源、自主可控的長安鏈為技術底層建設。目前,騰訊云區塊鏈業務已All in長安鏈,以它為技術底座,且有志于將它發展成國家主鏈。
長安鏈是由
北京微芯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
航空航天大學、騰訊等單位共同研發的一個區塊鏈開源底層軟件平臺。
騰訊云區塊鏈產品總監、長安鏈首席產品經理邵兵表示,至信鏈主要是用于解決用戶快速上鏈偏應用層需求的,它的底層也是基于長安鏈來實現,在產品架構上存在上下層級依賴關系。
而相對于發展更早的Hyperledger Fabric和FISCO BCOS,邵兵指出,長安鏈和它們的定位是一樣的,都是區塊鏈底層平臺。但是又不完全一樣,Hyperledger Fabric和FISCO BCOS的核心是打造一條鏈,而長安鏈想打造的是“鏈工廠”模式,通過功能模塊的組裝能力滿足不同的需求。
另外,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長安鏈還有一個獨特優勢,即自主可控。尤其是在面對國企、央企以及政府相關機構時,他們對信創、自主可控有著明確的要求,那長安鏈就幾乎成為唯一的選項。
據李力介紹,騰訊投入長安鏈,就是因為區塊鏈是一個打通數據孤島的技術,不大可能靠一個閉源的技術實現,而且市場客戶對于開源、自主可控、工程生態等也都有考核。
另外從區塊鏈發展的角度,這將是一個非常長期的事業,如果現在大家都盲目的獨立去做區塊鏈布局,那可能反而會讓未來的區塊鏈發展變得困難。所以長安鏈的誕生,也是整個行業從早期著手去規避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建設一條更好也更長遠的鏈。
當然,騰訊過去兩年在長安鏈的投入也并非沒有回報。《IDC MarketScape : 中國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政府行業解決方案2022》報告顯示,截止2022年11月,騰訊公司區塊鏈相關中國發明專利累計公開數量達4700件,累計授權數量達1900件,均在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排第一。
取得這一成績,與長安鏈有著密切聯系。李力稱,“因為做長安鏈是從0到1的突破過程,所以涉及到的底層技術變得更多,遇到的挑戰也更多,自然也會有更多新的想法和工作成果產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