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國會同時舉行了三場聽證會,主要討論對
加密貨幣的監管問題。
從這三場聽證會來看,美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日益收緊。
這源于近期美國國內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熱,隨著客戶對
比特幣、狗狗幣、以太幣等的需求日益增加,華爾街
金融機構紛紛入場加密貨幣。
同時,美國前五大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富國、高盛均已在不同程度上切入了加密貨幣業務。
金融服務業是美國的經濟支柱,所以美國在對待新生的加密貨幣上極其謹慎,打不得又捧不得,即便被迫出手,也是規范引導。
而在這邊的中國,虛擬貨幣交易早已被明令禁止,對挖礦、炒幣等行為也已重拳出擊。
與此同時,
區塊鏈在中國,已然成了賦能實體經濟與公共服務的 " 數字基礎設施 ",其戰略地位不言自明。
同樣的種子,但區塊鏈在不同的土壤和環境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卻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美國是 " 區塊鏈 + 金融 ",中國則選擇了 " 區塊鏈 + 實體產業 "。
雙方循著各自的優勢,讓這樣的新事物生根發芽,也分叉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美國是在數字時代維護其金融、科技霸權,而中國,則是發揮出實業優勢,這也是未來兩國最鮮明的底色。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兩國切入區塊鏈賽道的科技公司也有著符合各自潮流的布局思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