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要有匿名性,但并不是100%,還是要有權威機構,特別是反洗錢機構,要能夠掌握這些數據,同時最大限度保護客戶的隱私。而向央行報送的交易數據,應主要用于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打擊電信詐騙和糾正運營錯誤。要充分研究和吸收歐洲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的一些規則。
此前大數據交易所盛行的時候,實際上很多個人隱私數據都被泄露,很多客戶還不知道自己的數據已經被泄露甚至被買賣。如果凡是泄露出去的信息,該抹掉的一定抹掉,有的用戶該更換密碼要更換密碼,該更換賬戶就更換賬戶,這會非常復雜也非常耗時,而且不見得有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性還是需要一些手段,比如:
第一,使用加密機制上傳交易數據至央行,央行出于上述監管目的對數據進行備份和追蹤,同時保證數據隱私的安全。
第二,類似于根據相應規定和程序進行信用卡退款,運營錯誤必須加以考慮和得到糾正。
第三,支付運營商不能復制、轉移(不包括傳輸給央行備份的數據)和售賣數據,如果用戶要求,必須刪除相關數據。
第四,消費者對不同用途的賬戶限額管理,以保證安全。當然這個做法在有些人看來很復雜,也不太方便,但這是基于目前已經有大量隱私數據流入市場這一判斷所做的事。
關于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DLT,作為DC/EP的技術方向之一目前也在加緊研發。
金融體系中也在非支付領域應用相關技術,有的還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在支付領域里,由于吞吐量問題,目前在零售支付體系中還不能起核心作用,但是可以期待技術的未來發展。另外,支付領域偶爾有錯誤需要糾正,包括信用卡,錯了以后要可以更改,不僅是再做一筆負值交易,把原來那筆沖掉就可以,而是原來那筆交易記錄必須更改或抹掉,否則那些信息可能會被誤用,包括進入征信系統等。目前區塊鏈強調不可篡改性,恰恰和這個現實需要存在矛盾。
總之,
區塊鏈技術還要等待進一步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