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撰文指出Libra1.0的擠兌風險:“Libra 發行后籌集的儲備資產將投資于一籃子貨幣和債券,它在很大程度可視為既可交易,又可用于支付的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尤為關鍵的是,Libra白皮書僅規定了儲備資產投資收益的分配:歸初始會員所有,普通持有者不能享受這一收益,但沒有規定如果儲備資產投資虧損了,由誰來填補和兜底,普通持有者的權益如何保障?甚至白皮書沒有明確規定客戶贖回資金的具體程序和相應價格,應對極端情況下用戶‘擠兌’的機制和措施也不明確”,并建議“可參照2008年國際
金融危機以來不斷改進的貨幣市場基金監管模式,對Libra進行監管”,提出4點具體監管建議。Libra2.0關注到了Libra1.0存在的擠兌風險,增加了很大篇幅闡述如何避免Libra擠兌。應對思路和機制與貨幣市場基金基本一致。
1.降低Libra儲備資產的流動性風險敞口。要求至少80%儲備資產配置于短期政府證券,剩余期限不超過3個月,且這些政府證券由信用風險非常低的主權國家發行,可在高流動性的二級市場交易。剩下20%儲備資產以現金形式持有,隔夜資金則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
2.加強信息披露,提升Libra價值的透明度。單貨幣Libra與法定貨幣1:1兌付,更像是固定貨幣市場基金凈值法(constant NAV),即固定面額為1,而真實價值存在信息不對稱,導致投資者贖回存在很強的負外部性。Libra儲備資產貶值時,先獲知信息而提前贖回的投資者可以1:1贖回Libra,反應慢的投資者則承擔全部損失。誰跑的慢,誰就承擔損失。基于這樣的預期,只要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投資者必然爭先恐后贖回Libra。為降低這一市場敏感性,需要提高儲備資產的透明度。因此Libra2.0提出對儲備資產進行定期審計,審計結果公開,并每日在網站上公布儲備資產構成和市場價值。
3.增強Libra的風險吸收能力。Libra2.0承認,即使擁有高質量的流動資產,Libra仍存在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債券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欺詐、業務中斷、系統和控制故障等操作風險。為吸收這些風險,Libra2.0提出建立監管資本框架。資本緩沖來源于儲備資產的收益。
4.延遲贖回并制定恢復及處置計劃。增加贖回“摩擦”是減緩貨幣市場基金擠兌的做法。Libra2.0設定了贖回延遲時間,以留出更多的時間清算儲備資產,避免造成較大的價差損失,同時對提前贖回收取一定的費用,以減緩Libra擠兌速度。Libra還提出制定恢復及處置計劃,與監管機構合作建立相關退出安排機制,保障有序清算,減少風險外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