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應用不斷深化拓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風險挑戰。風險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網絡安全造成威脅;二是公有鏈的匿名性特征以及信息難以刪除的特性,容易被利用散布不良信息,因而對意識形態安全構成挑戰;三是對
金融安全的挑戰,目前打著“區塊鏈”旗號進行非法金融活動的案件頻發,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針對區塊鏈的監管,2019年1月,中央網信辦發布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并聯合有關部門共同開展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工作,積極落實
區塊鏈應用的備案制和實名制,目前我國境內的區塊鏈的監管已經初見成效,今年已經公布了兩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
目前區塊鏈監管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區塊鏈節點的追蹤與可視化;其次是
聯盟鏈穿透式監管技術;再次是公鏈主動發現與探測處置技術;最后是研究以鏈治鏈的體系結構及標準。
作者簡介:
陳純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新一代
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數碼噴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前沿研究工作,近年來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向進行了重點研發,致力于將高水平的研究與產業應用相結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陳純院士在
區塊鏈技術理論和實踐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在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專題講解了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