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有人用“中本聰”作為筆名發表了一篇奠基性的文章《
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提出了比特幣系統模型。2009年1月3日,創世區塊誕生,比特幣正式上線運行。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10年來沒出現過任何一次服務暫停;第二,任何交易都可被追溯;第三,沒有任何機構或個人專職負責運維。而比特幣所采用的底層技術就是區塊鏈,它的本質是分布式賬本數據庫。
從區塊鏈的分類上來講,目前基本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第一類是公有鏈,它的特點是任何個體都可以參與,在全球范圍都可以訪問,我們熟知的比特幣就是公有鏈的應用。第二類是私有鏈,私有鏈的參與者一般是大型企業的各個內部實體,或者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它具有一定的中心化協調機制,控制者可以指定參與節點和驗證節點。第三類是
聯盟鏈,指的是多中心的區塊鏈,一般由企業聯盟或者政府機構發起,具有準入和權限控制機制,賬本具備隱私保護功能。
區塊鏈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9年到2013年,這一階段也可以稱為比特幣時代,這一階段底層的
區塊鏈技術和上層的
數字貨幣應用是密不可分的。第二階段為2013年到2015年,
以太坊通過引入智能合約實現了區塊鏈的可編程,能夠承載多種應用,使
區塊鏈應用不再僅限于數字貨幣領域。2015年至今是區塊鏈發展的第三階段,隨著聯盟鏈底層平臺的推出,通過解決商業級應用的關鍵技術問題,促進了區塊鏈與產業的融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