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或區域競爭,不足以概括中國在
區塊鏈研究上的熱情。《核財經》粗略統計發現,區塊鏈研究的發起主體方面,中國事實上形成了政府部門、高校、企業三分天下的局面,三者在54家研究機構中的比例為19:21:16。
政府部門作為發起主體包括兩類:一是央行、商務部、工信部、中國互聯網
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博物館等國家部委或其垂直機構,二是
成都天府新區、貴陽高新區、
蘇州市等地方政府。19家研究機構中,部分以政企或政校合作的形式出現。
而逾半設有區塊鏈研究院(中心)或實驗室的高校,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校企聯手合作方式,高校聯建方往往為二級學院。如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與
北京阿爾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北京阿爾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區塊鏈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北大光華新金融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區塊鏈實驗室的發起方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與北京博晨技術有限公司。
位于
深圳、2018年2月揭牌的信大區塊鏈研究院更是有軍校背景。網上介紹稱其為國內首家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政策平臺的
區塊鏈應用研究機構,其學術支撐源于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眾多高校中,位于中南地區的
武漢大學密碼學與區塊鏈技術實驗室相對低調。其官網相當完善,也是《核財經》發現的唯一一所收集了2008年至今海內外相關區塊鏈論文的高校。從論文收錄數量看,2008年與2013年都只有1篇,2014年起逐年上升,2017年達到51篇,作者則涵蓋了海外學者及本土學者,這從側面印證了區塊鏈產業在近些年發展快速。
如果將以政企、校企合作形式出現的區塊鏈研究機構都歸入企業范疇,那么,企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區塊鏈研究發起主體。不過,企業單獨成立的區塊鏈研究機構,往往會強調自身非營利或
公益平臺的身份定位,如萬向區塊鏈實驗室、
浙江省之江區塊鏈科技研究院、中國區塊鏈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等。BATJ互聯網巨頭是企業陣營中不容忽視的研發力量,但更側重于技術商業應用落地。其中,
百度、京東、360公司立足于金融,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瞄準“生產級的
聯盟鏈”,騰訊就網上資料來看正在打造企業級區塊鏈基礎平臺。
火幣區塊鏈研究院與OK區塊鏈工程研究院,則是區塊鏈研究機構中的另類。與其他企業不同,這兩家研究院的發起方俱為
數字貨幣交易所,前者從事區塊鏈基礎和普及工作,后者專注于區塊鏈底層技術的開發、行業應用的探索及人才的培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