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往往習慣從地域或城市競爭的角度來判斷政府對新科技的擁抱程度。而《核財經》經梳理發現,但凡互聯網或經濟發達的地區,
區塊鏈研究機構數量眾多,如北滬深杭。其中,
北京與長三角地區集中了全國大部分區塊鏈研究機構,分別為19家與21家。
僅從數量看,北京是名副其實的區塊鏈研究之都。這得益于北京得天獨厚的環境,它不僅是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還云集了中國最多的高等院校;眾多互聯網企業將總部設在北京,更使其具有更多的
區塊鏈應用場景。
由于各行各業的監管總部大都在北京,相應地北京區塊鏈研究機構也多有政府背景,如央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得到商務部世貿組織研究會支持的中國區塊鏈(沙盒)研究中心,以及工信部旗下的“可信區塊鏈開放實驗室”等。監管政策以及監管科技研究,由此成為這類國字號研究機構的一大重點。此外,北大光華新
金融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區塊鏈實驗室、萬向區塊鏈實驗室、點亮伯恩區塊鏈研究院、騰訊研究院等,亦把監管與政策法規列為了研究對象。
不同于北京在京津冀地區一枝獨秀,長三角地區的
上海、
杭州以及蘇南等地在區塊鏈研究方面平分秋色,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浙江大學、
蘇州大學等高校以及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是該地區的核心科研力量。其中,杭州是全國首個將區塊鏈寫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市。政策利好以及阿里巴巴與浙江大學的加持,已使杭州躋身區塊鏈研究第一梯隊。
在長三角地區21家研究機構中,上海同濟大學與杭州中鈔
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值得一提的是,與北京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共同構成了區塊鏈研究的“央行系”。網上資料顯示,同濟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正在配合央行研究數字貨幣體系的高校;中鈔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屬科研機構,專注于法定數字貨幣技術研究、人民幣數字化服務和區塊鏈創新應用。
其實,在區塊鏈這一新興領域,無論巨頭公司或小企業、沿海地區或大后方,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核財經》發現,
成都、
重慶、
長沙、貴陽、
青島、
沈陽等地的地方政府,已展現通過“彎道超車”換來區塊鏈發展優勢的強烈意愿。如
四川成都天府區塊鏈創新實驗室,從項目洽談到落地僅用了數月時間,天府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甚至表示,希望把天府新區打造成區塊鏈在中國應用的一個極。2017年,貴陽發布“區塊鏈十條”,對從事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的企業,最高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的扶持獎勵。在這條政策扶持下,貴陽建成了主權區塊鏈技術聯合實驗室、貴陽區塊鏈創新研究院、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實驗室等一批區塊鏈研發機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