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人民幣什么時候能夠成為硬通貨”時,周小川首先認為,硬通貨本身的定義就比較模糊,并沒有特別明確的定義。
但他認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應是漸進的過程,“而且人民幣國際化,我認為是一個‘早產兒’,本來中國并沒有打算比如說在2010年、2012年左右開始推人民幣國際化。”周小川透露。
他稱,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后,流動性不夠,因流動性問題導致了擴大本幣的使用。那時,中國與部分國家采用了本幣互換的方式支持貿易投資結算,緩解流動性問題。
周小川說,“我記得那時候的提法叫‘支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中的使用’,后來由更高層次提出來叫‘人民幣國際化’。”
他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是漸進過程,但也確實可能出現大跨步的臺階。第一是因為一些經濟危機可能會造成特別的需求,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若出現問題,反而就會給其他貨幣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機會。“這里也包括主要儲備貨幣國家是不是會過多應用金融制裁,你要一制裁了,別人就想著用別的貨幣,不光取決于我們自己的設想,也取決于外部整個的環境。”周小川說。
全球市場有很多不健康現象 需要早做準備
對于下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周小川表示,不同的政府官員、央行官員、學術界看法不同。有的人比較樂觀,有的人比較悲觀。悲觀的人認為,下一輪危機確實概率比較高,因為全球市場現在有很多不健康的現象。因此,我們確實需要為下一輪金融危機做一些風控準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