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ibra與DCEP:分道揚鑣的數字之路
雖然同為數字貨幣嘗試,但Libra和DCEP所選擇的模式和最終目標完全相左。
通過表面的設計來觀察,二者即存在諸多不同:在信用基礎上,Libra背后是儲備貨幣池的價值;而DCEP背后是人民幣的主權貨幣信用。在使用范圍上,DCEP僅替代M0,即流通現金;而Libra還涉及了M1甚至部分M2的領域。在使用方式上,DCEP可實現“雙離線支付”,且不強制綁定賬戶;但Libra必須在線認證,并且基于明確的賬戶概念。在組織形式上,Libra核心部分以協會形式運行,成員間協調重大事項費時費力;而DCEP核心部分完全由央行負責管理,決策程序簡單高效。在監管適應上,Libra盡管竭力討好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各國央行,但目前全球主流監管機構對其仍然疑慮重重,聽證和論證之路漫漫無期;DCEP則由中國人民銀行主導推出,在國內有天然的“監管許可”,因此可以集中精力快速推進。
通過邏輯推演,二者可能導致的后果也大不相同:在管理方式上,Libra貨幣將逐步脫離傳統金融系統,即“金融脫媒”;但DCEP則將傳統銀行體系無法單筆追蹤的現金交易逐步納入管理范圍,我們不妨稱之為“現金返媒”。在對市場的影響上,Libra將使金融市場復雜化,加劇市場波動,降低貨幣政策有效性;而DCEP由于增強了對M0的統一管理,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央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在國際影響上,Libra儲備資產大概率以美元為主,因此會增強美元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對非儲備貨幣國家的主權貨幣或形成一定打壓;DCEP完全用于人民幣的M0替代,因此從理論上對外匯市場沒有重大影響,在不對他國貨幣產生不利影響的前提下,可為人民幣國際化深入實施創造有利條件,為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并提升話語權發揮積極作用。
綜上,Libra和央行數字貨幣DCEP盡管表面上都是嘗試將貨幣擴展至數字領域,使得日常支付更加便捷,但實際上,無論從技術、模式、結果等方面分析,二者完全分道揚鑣,朝著相反的方向各自前行。當然,目前二者均沒有正式上線,我們也只能基于現有公開材料進行理論分析及邏輯推演。產品真正上線之前,大量技術調整在所難免。數字技術終歸只是工具,筆者衷心希望數字貨幣大規模推廣后的唯一導向是讓生活變得更好。但最終能否如愿,我們且將拭目以待。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Libra原理的闡述,論證了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并與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進行對比,對二者迥然不同的規劃路徑進行了分析。
筆者認為,Libra依靠現有設計基本沒有可能取得各國監管的普遍認可。但其重大意義在于:這是各國央行第一次集體接受嚴肅的全球化數字貨幣申請,也是全球第一次集體從實踐角度系統評估數字貨幣帶來的影響。此一發端,接下來或許僅僅是設計思路如何滿足要求的問題。全球正規數字貨幣浪潮將洶涌而至,不可阻擋。
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已箭在弦上。在中美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筆者相信美聯儲和其他各主要央行也會迅速同步跟進。具體路徑到底是改良Libra還是另起門戶,只是形式問題。從比特幣創世論文發表至今,數字貨幣經過十余年時間的發展,已從兒童步入青少年:仍顯稚嫩但朝氣蓬勃。
筆者不妨大膽推測,數字貨幣并不僅僅是“貨幣的數字化”,更可發展為“數字的貨幣化”。數字貨幣為全球帶來的不僅局限于替代紙幣,而將是一系列目前為止不可預知的變革。數字資產本身的價值或將不再需要傳統的包裝途徑,而直接通過數字貨幣實現“證券化”。在這個層面上,無論Libra還是DCEP都是先行者,本身的成功失敗均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們手握變革世界秩序的鑰匙,一扇大門即將打開。正如西美爾(Gerog Simmel)(2018)在《貨幣哲學》中所述:“它(貨幣)全部的目的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轉化為其他價值”。
參考文獻:
范一飛. (2016): 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依據和架構選擇. 中國金融(17), 10-12。
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 (2019): 《貨幣的非國家化》, 海南出版社。
姚前, & 湯瑩瑋. (2017): 關于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 金融研究(7), 78-85。
姚前. (2019): 法定數字貨幣的經濟效應分析:理論與實證. 國際金融研究, 381(01), 18-29。
周小川.(2016): 專訪周小川——央行行長周小川談人民幣匯率改革、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數字貨幣. 財新周刊(6), 52-61。
西美爾. (2018): 《貨幣哲學》, 華夏出版社。
Coindesk. (2019): MIT Fellow SaysFacebook “Lifted” His Ideas for Libra Cryptocurrency. https://www.coindesk.com/mit-fellow-accuses-facebook-of-lifting-his-ideas-for-libra-cryptocurrency。
Calibra. (2019): Libra WhitePaper. https://libra.org/zh-CN/white-paper/。
Nakamoto.S. (2008): ”Bitcoin: A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bitcoin.org/bitcoin.pdf。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