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運營模式
(1)Libra貨幣的發行機制
根據該白皮書,Libra立志成為一種“穩定的數字加密貨幣”。因此,Libra“將全部使用真實資產儲備(稱之為“Libra儲備”)作為擔保,并由買賣 Libra 并存在競爭關系的交易平臺網絡提供支持。”
Libra所采用的模式有些類似于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制度,或者香港等地區采用的貨幣局制度,亦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DR)。其貨幣發行量不會主動新增,而僅采取被動發行的方式。Libra貨幣背后的價值由一籃子真實儲備的現實資產所支撐。Libra的使用者需要使用現實資產按照一定比例來購買Libra,這也是發行增量Libra貨幣的唯一方法。
白皮書中并未說明是否可以直接向Libra協會購買Libra,但其明確表示可以通過“授權經銷商”購買。這意味著Libra的發行機制將更多表現為“Libra協會——經銷商”的二元模式,由Libra協會扮演“最后的買家”角色,類似于現實里央行和商業銀行的關系。
籃子中儲備資產的選擇標準是低波動率、流動性良好的主權貨幣和政府證券。這樣能夠保證Libra和現實資產穩定可持續的兌換關系。但Libra協會目前尚未公布籃子中具體將包含哪些資產,以及相應的兌換比例。
儲備資產將用于低風險投資。投資所產生的各類收益并不會返還給用戶,而是首先支付Libra協會的各項開支,剩余部分將作為回報支付給Libra的早期投資者。根據Libra自己的測算,由于儲備資產所投低風險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較低,因此早期投資者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足額回報。
(2)Libra協會的組織形式
Libra協會注冊于瑞士日內瓦,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會員制組織。
Libra協會的組織形式與其技術層面的網絡拓撲有諸多相似之處。協會秉承去中心化的原則,所有重大決策均由理事會集體做出。各創始人同時也充當網絡中的驗證者節點角色,每個驗證者節點只能向理事會指派一名代表。重大決策或者技術性決策采用2/3以上多數同意的辦法,這與LibraBFT所采用的共識原理基本一致。雖然Facebook在Libra的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但其在理事會中并沒有特別權利,這亦是Libra體現去中心化的公平之處。
截至白皮書公布,Libra已有20余家創始成員,其中不乏Facebook、eBay、Visa、Uber、MasterCard、Vodafone等行業巨頭。但據媒體報道,創始成員簽署的僅僅是一個沒有約束力的框架協議,且除Facebook外,其余成員尚未真正向協會出資。因此,目前Libra協會真正的組織狀態尚停留于構想階段,或待監管態度明朗后才會有實際動作。
4. 監管關注
與比特幣完全不同的是,Libra的創始投資人多為重量級跨國企業。在各國的監管態度不明朗之前,這些企業不會冒著與各國政府交惡的風險來強行推廣Libra。就連Facebook也在監管聽證會上明確表示:在未獲得監管許可前,Libra不會推出。
2019年9月,Libra負責人在瑞士巴塞爾會見了包括美聯儲在內的26家中央銀行的官員,回答了若干Libra設計和使用上的關鍵問題。各國央行已經集體開啟了對Libra的嚴肅評估過程。但Libra既然主要由Facebook牽頭發起,美國政府的態度就成為該項目能否存續的關鍵。從歷次聽證會和監管隔空喊話傳遞的信息看,監管關注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Libra在瑞士注冊是否為了逃避美國監管,其開展全球化業務如何能適應不同國家的監管環境?第二,鑒于Facebook在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方面曾經暴露出重大風險,Libra在這兩方面的可靠性是否同樣值得擔心?第三,Libra的商業模式是否穩定且可持續,以及不會由于Facebook在社交網絡方面的強大優勢而產生聯動效應,甚至于再造一個壟斷巨頭?第四,Libra是否會完全匿名,是否會淪為洗錢和支持各種非法活動的工具?
這些問題有些可以從上文的技術和貨幣設計上找到答案,有些則需要Libra協會進一步加以明確。Libra反復強調其可以成為美國制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的強力手段,但鑒于Libra與支付寶完全不同的實現路徑和管理思路,美國政府亦有充足的理由擔心貿然支持Libra是否會養虎為患。
總而言之,Libra將會面臨相當漫長的監管審核過程。正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所總結的:“Libra引發了監管機構對隱私、洗錢、消費者保護、金融穩定等問題的擔憂。這些擔憂應該得到徹底和公開的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應該是耐心和謹慎的,而不能一蹴而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