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由于
比特幣等加密
數字貨幣的異軍突起,這兩年數字貨幣成為輿論焦點。我們注意到大多數媒體的報道集中在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漲跌方面。事情也確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目前,全球虛擬貨幣市場市值已接近2000億美元,比特幣的價格也在過去12個月上漲了10倍以上。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比特幣的這種價格表現,以及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的迅猛發展?
楊凱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可以說差異是很大的。例如,據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經宣布要搞比特幣期貨了。這表明他們似乎沒有把比特幣看作是一個可能給
金融市場帶來多大風險的東西。但也有持相反態度的,國外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例如席勒)和金融領袖(例如戴蒙)都將比特幣和“郁金香泡沫”相提并論。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和投資者當年追逐郁金香導致其價格瘋狂上漲一樣,若一種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格大幅上漲,直接原因一定是相對于供給的需求大幅增加,比特幣也不例外。還有人的觀點則更為犀利,例如星展銀行首席信息官David干脆說“我們認為比特幣是一種龐氏騙局”。
我認為比特幣價格的漲落與它是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是一個問題。價格漲了,并不能說明它就是合法貨幣,價格跌了,也無法證明它就是一種壞東西。但是它的價格如果不斷地出現暴漲暴跌的情形,倒是可以促使人們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具有如此價格波動性的東西究竟能不能作為貨幣。
事實是由于這一輪全球低利率政策時間持續過長,危機后主要發達國家央行推出量化寬松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導致了流動性泛濫,大家對貨幣的貶值存在普遍擔憂。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號稱發行總量既定(暗示不會貶值)、以最新技術
區塊鏈作為支撐(暗示代表未來)的一種“貨幣”引起追捧就不意外了。同時,由于比特幣的挖礦機制,以及市場深度等遠遠不足,投資者的追捧必然帶來價格的飆升。
然而,正如有些經濟學家和不少金融市場參與者所指出的那樣,比特幣等所謂的數字貨幣價格的暴漲并不能證明它就具有什么內在價值,它的價格表現不是由其價值所決定的。因此由于監管政策的變化、投資者情緒的變化以及其他的一些風吹草動,比特幣就會反反復復出現暴漲暴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倘若這成為一種常態,那它對社會生活、經濟運行可能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還需要指出的是,從貨幣的基本屬性即計價單位、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手段這三個功能來看,比特幣如果真的要作為一種貨幣,如何才能同時具備這三種功能。也有人詰問由于發行量既定,比特幣若成為貨幣必將導致全球通貨緊縮,那時“全球將陷入災難”,這是危言聳聽還是先見之明?
因此,姑且不從經濟學原理、法理等層面去討論,起碼應當說,目前數字貨幣價格的上漲并不意味著這個“新事物”已經成熟,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數字貨幣的發展仍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現在應該做的是如何腳踏實地既從理論上,又從操作性上,既從經濟金融的運行上,又從政治社會的穩定上來研究、探索和把握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別需要搞清楚的是,為什么一些所謂的數字貨幣容易被某些人用于逃避監管的領域。比如此前一度流行的
ico,顯然就是為了避開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直接的后果就是在這個市場中出現了不少的欺詐和犯罪行為。又如通過比特幣實現跨境支付,不容諱言它對外匯管理是有沖擊的。此外,為什么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相比,它更容易成為在互聯網“暗網”上一些犯罪行為的交易媒介?怎樣才能防控住這類數字貨幣在洗錢甚至恐怖主義融資中作為支付和交易工具?所以,我認為對于這些已經看得見的“灰犀牛”需要留心,不能視而不見。如果說目前“互聯網”、“數字化”、“區塊鏈”包括“數字金融”、“數字貨幣”等等還是“珍稀動物”,需要我們加以特別保護的話,那對整個經濟金融運行“生態環境”的保護更需要人們重視。
第一財經:在這個角度看來,中國監管部門今年9月全面叫停ICO,指出ICO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并關閉了數字貨幣交易所,極大程度地限制其交易活動,確實應該說是及時的、正確的。但也有一些人認為中國監管當局此舉可能會造成錯失良機,結果可能會拱手將全球數字貨幣的中心地位讓于他人,對此你怎么看?
楊凱生: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據我所知中國相關監管部門較早就已經開始對數字貨幣進行研究,在2016年初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上,相關人士對數字貨幣發展的前景就做過明確闡述。中央銀行還專門設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集中了一批專業人士專門從事數字貨幣的研究。這顯然是想打造一個在全球數字貨幣領域的領先地位。銀監會等監管部門也都十分注意跟蹤數字貨幣的發展趨勢。
我認為當前的一些監管措施并不是否定數字貨幣,更不是否定與之相關的技術,而是對其已經引發的金融亂象進行治理,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加以防范。我認為這恰恰可以說明中國監管部門對數字貨幣的理解是比較深刻的。以放松監管甚至是不監管來換取所謂的發展和短期市場繁榮,其代價一定是風險的不斷積聚,甚至會導致系統性危機。放任不管往往只能以最后的矯枉過正為代價,到頭來必然是延滯創新的步伐,遏制數字貨幣技術的進步。這方面類似的教訓已經不少,值得很好汲取。
第一財經:但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數字貨幣例如比特幣,在中國相關監管措施公布后價格卻依然不斷大幅上漲。
楊凱生:正如我在前面所講的,對目前的數字貨幣而言,價格上漲并不能代表市場已走向成熟,更不能將此作為認定某種數字貨幣已經取得成功的標志。貨幣存在的意義是讓持有者因為持有它就能賺錢嗎?貨幣是為了讓商品、勞務等各類交易更為便捷,使整個經濟活動獲益。從這點來看,目前數字貨幣價格大幅上漲可能正是其問題所在。就拿目前已賺了錢的虛擬貨幣投資者來說,今天的大漲可能正是下一步大跌的前奏。投資者們都能賺錢,而且持續地賺錢,當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天下究竟有沒有一種投資只有盈利而且是暴利,而不會有風險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