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10309
    • 0
    • 分享到

    鄧建鵬:“監管沙盒”國際實踐對于區塊鏈行業的啟示

    2019-10-7 21:53

    來源: 巴比特專欄 作者: 鄧建鵬

    本文發表于《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

    作者:鄧建鵬 李雪寧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081)

    摘要:單純立法與法律監管難以跟上金融科技特別是區塊鏈產業飛速發展的步伐。為此,英國在全球率先倡導“監管沙盒”,鼓勵金融科技發展并控制風險。近年各國監管沙盒的運行實踐表明,監管沙盒在節約時間與成本,幫助公司獲得融資、推動創新產品進入市場以及保護消費者等方面卓有成效,但是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局限。借鑒以英國為代表的域外監管沙盒實踐,中國在監管金融科技風險方面可以得到如下幾點啟示:轉變監管思維,明確監管主體;保護消費者利益;把握監管寬嚴程度;鼓勵公司間合作共贏,同時有的放矢的避免監管沙盒的局限性。

    關鍵字:監管沙盒,金融科技,區塊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 監管科技, ico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與多元化監管模式研究》(項目批準號15JZD022)。

     

    一、引言

     

    包括區塊鏈在內的金融科技產業,在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民眾生活便利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促進作用。研究者認為,金融科技公司在各領域提供了廣泛的金融服務,包括資產管理、資金匯集到虛擬貨幣等。金融科技為社會降低了成本,拓寬進入的渠道。[1]所謂金融科技,據2016 年 3 月全球金融治理的牽頭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發布的《金融科技的描述與分析框架報告》,其對金融科技的定義“是指通過技術手段推動金融創新,形成對金融市場、機構及金融服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業務模式、技術應用以及流程和產品(FSB,2016)”。但與此同時,研究者亦認為,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金融科技亦帶來新的、不同的風險。其中一些系統性風險比傳統金融機構更令人憂慮。[2]1-13

    此前各國多數已有的金融法制主要用以規范傳統金融行業,對于新興行業,比如P2P網貸、區塊鏈與ICO、虛擬貨幣支付與交易、穩定幣(如FACEBOOK公司計劃在2020年主導發行的天秤幣,即LIBR)、眾籌和智能投顧等,引發諸多問題,則無暇顧及。近年來,雖然有的國家對金融科技的一些細分行業創設新法,[42]加以規制,強化法律監管,[3]84但是,大量新的細分行業在快速產生或分化組合。比如,中國監管機構于2016年開始加強對P2P網貸的監管與規范后,一些網貸平臺曾一度轉型為現金貸,引發新型風險,光憑法律監管顯然難以為繼。因此,有研究者認為,對新型技術生態系統使用傳統監管策略被證明在觀念上即是錯誤的。[4]

    金融科技細分領域快速分化組合,這與法制不完備之間存在著永恒矛盾。面對這些變動不居的新興行業,法律有著自己的特征,固化以及經常滯后于時代發展。因此,利用技術手段,特別是信息技術(IT)進行監管金融市場的所謂監管科技受到重視。其中,近年來英國推出的監管沙盒對于控制金融科技領域新型風險,持續鼓勵技術創新,具有巨大價值與參考意義。有研究者甚至認為,監管沙盒可能會是支撐監管科技3.0版本的最好方式。[5]

    監管沙盒是英國首創的監管工具,它提供一個安全環境,允許進入其中的金融科技公司測試其創新產品、服務以及商業模式,旨在促進英國金融科技的有效競爭,鼓勵企業創新、激發市場活力、保障消費者權益。對于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以及接受測試的公司而言,這是一項新的市場與監管實驗,也是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要監管創新。

    “監管沙盒”的概念于2015年3月由英國政府首次提出,2015年11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發布《監管沙盒報告》[6],介紹監管沙盒制度及其可行性。[7]338-357至2016年6月,監管沙盒制度開始進入實踐。英國監管沙盒機制甫一推出,即受到世界諸多國家的關注,諸如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地區紛紛在英國沙盒機制基礎上,根據本地實情加以調整,進而推出相應機制。

    監管沙盒機制近年來得到了許多中國學者的密切關注和研究。[8]22-35已有研究多為對英國監管沙盒的本質特征,運作模式或基本流程等進行介紹,[9]88-100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監管沙盒進行比較以及探索中國的發展路徑并提供相關建議,等等。[10]94-110以英國為代表的域外監管沙盒運行實踐結果與存在的欠缺2018年以來方開始公布,雖然也有個別研究偶爾提及部分,[11]60-79但主要停留在初步介紹監管沙盒機制,多數研究尚未及深入分析。[12]

    與此同時,中國一些金融監管機構的領導人在某些場合提及監管沙盒的借鑒意義,[13]有部分學者進一步認為該制度與中國已有的“試點”模式類似。[14]在2017年7月,貴州區塊鏈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區塊鏈金融協會、貴陽區塊鏈創新研究院等6家社會組織在研討會上發布《區塊鏈ICO貴陽共識》,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建立并不斷完善“區塊鏈ICO沙盒計劃”,通過規范區塊鏈數字資產和ICO(區塊鏈創業項目首次代幣融資)融資活動,為中國的實體經濟服務。“區塊鏈ICO沙盒計劃”將開展ICO的創新試點,在監管沙盒內對投資者設置門檻、對于ICO項目實行審批制度、給予ICO項目在對外宣傳等方面的豁免,鼓勵ICO項目基于區塊鏈技術加速發展,免除對于監管的不必要擔心。[15]差不多在同一個時間,江西省贛州市亦推出區塊鏈監管沙盒產業園。[16]然而,后來國內區塊鏈監管政策發生巨大變化,這一創新型的試點不了了之,目前上述兩個地方的沙盒園處于擱置狀態。與此同時,國內區塊鏈監管政策存在諸多不足,未能有效化解相關風險。[17]31-50因此,探討以英國為代表的新近域外監管沙盒實踐,同時兼論及其它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監管沙盒實踐,總結其可供中國借鑒的經驗與應避免的教訓,無論是對既有學術研究欠缺之彌補,還是在實踐領域之參考,對中國而言均有豐富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12345下一頁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