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監管機構宣布對
數字貨幣領域加強監管,引起了恐慌,再加上特朗普宣布緩和中美貿易戰,這些因素使得很多投資者選擇拋售
比特幣,轉向更加完善的股票投資領域,這就使得近日比特幣的價格一路走低,在今天上午(8月15日)終于跌破1萬美金,日跌幅最高達到8%。比特幣跌,其他數字貨幣肯定也是不能幸免的,就連近日非常強勁的平臺幣,也沒有繼續穩住。這樣的行情引發人們的猜忌:狂跌之下,比特幣到底還能作為“避險工具”嗎?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拿普遍認可的黃金、國債等“避險工具”做一下比較。
首先,與實物黃金相比,盡管實物黃金的稀缺性、國際認可度非常高,但是實物黃金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運輸和攜帶并不是很便利,而且黃金雖然成分穩定,但遇到一些特殊的天災人禍,也無法招架:你拿著一行李箱的黃金去過邊檢,肯定會被攔下調查;你把黃金放在本國銀行,一旦國家戰亂,銀行被炸了,或者突然地震,銀行被毀了,后果都不堪設想……而比特幣是數字貨幣,不依賴于實物,而是依賴于代碼,根本不存在攜帶和運輸的問題,也不存在被天災毀掉的問題(當然它可能被“人禍”毀掉,比如黑客攻擊),這些都是比特幣之于黃金的優勢。
然后是與國債相比較。國債以國家為信用背書的,很多人認為,國債才是最靠譜的“避險工具”。但是,國債對于國家主權的依賴性特別高,對于中國、美國這種強大穩定的國家來講,國債的信譽度高,基本沒什么問題;但是對于一些政局動蕩的國家來講呢?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像伊朗、土耳其這種政局不穩定的國家公民對比特幣投資和挖坑的熱情會那么高。比特幣借助于互聯網,它是無國界、無主權的,它還能無障礙流通,這些都是國債所不具備的特性。
因此,理論上講,比特幣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避險工具”。特別是對于我們現在處于的大環境來講,地緣政治危機升級,持有紙幣、股票、國債等資產的風險上升,為了應對市場隨時可能出現的崩盤風險,選擇比特幣作為“避險工具”未嘗不可。引用華爾街數據分析:目前看比特幣和流行
金融工具沒有任何相關性。它和美股,A股,債市,黃金,都沒有相關性,是極為難得的一種資產配置品種。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